原標題:江蘇明確八大行動、20項重點工程 文化産業迎“春風”,加速形成發展新格局
人勤春來早,謀篇正當時。在新一輪春華秋實亟待汗水澆灌催肥之時,文化産業這一朝陽産業,在江蘇大地迎來了豐沛政策甘霖和嶄新成長機遇。
日前,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促進文化産業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圍繞空間佈局優化、市場主體壯大、文化科技創新、“文化+”融合發展、文化金融合作、載體平臺提升、文化市場開拓和人才隊伍培養等“八大行動”,實施數字化引領工程等20項重點工程。這標誌著江蘇已全面吹響“集結號”、畫好“路線圖”、簽署“行動令”,凝心聚力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充分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實現文化強省建設新的躍升。
擘畫空間藍圖,塑造協調發展新格局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俯瞰全國版圖,文化産業正處於蓬勃發展加速期。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的我省,如何科學佈局、走在前列?
賡續歷史厚重文脈,植根特色地理人文資源,立足揚子江、大運河、長三角、沿海地區實際,我省謀定而動,擘畫出文化産業發展空間藍圖。《行動計劃》指出:“推動揚子江城市群數字文化産業和創意經濟跨越發展、沿大運河文化産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沿海特色文化産業集聚發展,協同推進長三角文化産業一體化發展,促進全省文化産業區域聯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這一空間佈局體現出與重大戰略同頻共振的主動意識與鮮明特色。緊跟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沿海高品質發展等重大工程,互促共榮、協同共生之中,文化産業的“脈”融入了重大戰略的“骨”。
強化規劃引領,優化資源配置,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織好省際省內跨域協作“雙面繡”,打造協同發展新格局。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江蘇省將深化省際合作交流,引導省內城市加強與上海文化産業對接,主動承接上海輻射溢出效應,加快推進沿滬寧産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南京都市圈文化産業建設;推動區域産業協作,打造蘇宿合作高品質發展創新試驗區、無錫徐州創新試點園區、滬蘇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支持蘇州吳江打造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遊圈……聚焦全局“一盤棋”,每個落子都精深有力且相輔相成,形成全省文化産業發展能級躍升的良好態勢。
篤定文化引領,激發融合發展新勢能
深植大局意識和戰略思維,《行動計劃》堅持“跳出文化看文化”,潛心發揮文化及文化産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文化産業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經濟轉型等雙向賦能,拓展發展新空間。
文化“軟因子”,能夠浸透“肌理”、孕育“基因”、涵養“風骨”。它沉潛于經濟社會發展內裏,作為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為城市賦韻、為鄉村鑄魂、為經濟增色,是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的永恒驅動。
讓文脈滋養城脈,文化引領擦亮城市DNA。《行動計劃》明確,要推動城市文化標誌性符號融入城市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等建設,促進城市文化品質提升。做亮南京“文學之都”、蘇州“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蘇州“姑蘇八點半”夜經濟文旅消費品牌、無錫“今夜‘梁’宵”夜間文旅消費品牌、揚州淮安“美食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支持徐州建設漢文化旅遊目的地、南通弘揚張謇文化、泰州弘揚梅派戲曲文化等,打造富有歷史底蘊、彰顯時代特色、傳承優秀文化的人文都市。
讓文化潤澤鄉村,文化引領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和鄉村特色文化産業,支持傳統文化産業創新發展,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加強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鄉村文物古跡、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積極開發鄉村傳統節慶、民間藝術、傳統美食等項目,加快智慧廣電鄉鎮(街道)建設,支持利用現代傳播渠道,帶動鄉村特色文化産品和服務推介與銷售。
讓文化滋養産業,文化引領助力轉型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文化+”融合發展行動,進一步推動創意設計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信息業等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水準;深入實施“文旅+”戰略,推進文化旅遊與農業、工業、生態等領域融合互促。江陰海瀾飛馬水城文化旅遊度假區、宜興紫砂陶瓷特色文化産業生態圈、蘇州元和塘文化産業園、吳江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範點(絲綢産業)等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文化引領離不開科學指引。記者從省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處了解到,我省將發佈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及綜合評價體系,從産業資源、市場潛力、産業效益、産業支撐、文化傳播5個方面,提出40個發展指標,全景式描繪文化産業發展脈絡,客觀反映、科學評測各市文化産業發展情況和趨勢態勢,為各地各部門推進文化産業發展提供了數據支撐、工作抓手和決策參考。
明確項目牽引,跑出計劃落地加速度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詳于下。戰略規劃需要抬頭望遠,做到“致廣大”,而落地推進則需工於細節,致力“盡精微”。一個個數字詳實而明確,一系列項目各有側重又相得益彰,讓《行動計劃》變得具體可觀、鏘然有力:
——樹好“方向標”,引航全新征程:到2025年,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産總值比重力爭達到6%,文化産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不斷提升。建設“兩中心三高地”:積極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中心和文化創意設計中心,建設有競爭力的內容生産高地、文化裝備製造高地、文旅融合發展高地。
——畫好“工程圖”,行動更加精準:實施數字化引領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實施內容産業提升工程,支持無錫創建國家電影産業創新示範基地,推動揚州光線、常州西太湖等影視基地建設;實施園區能級提升工程,積極創建南京秦淮、蘇州元和塘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支持江蘇(國家)未來影視文化創意産業園、常州網博視頻進出口溯源數字化産業基地、蘇州黎裏紀錄片産業基地等創建國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産業基地(園區);實施海外市場拓展工程,打造“一帶一路”動漫國際交流交易平臺、視聽産業國際交易服務平臺,做優無錫、蘇州工業園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明確“得分項”,譜寫時代答卷:到2025年,推動5個以上城市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培育20個文化産業強縣(市、區)、100個文化産業特色鄉鎮;培育20家百億級、200家十億級文化企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突破1萬家;數字文化産業增加值對文化産業貢獻度超30%,培育5條重點數字文化産業鏈;打造一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旅遊度假區,新增40個國家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建成2個國家級文化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成10個國家級文化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規劃既定,重在執行。《行動計劃》把重大項目實施擺在突出位置,在每項重點任務中都安排了具體工程項目、明確了責任單位,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一項項重點工作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縱橫當有淩雲筆。矗立新發展階段,在《行動計劃》引領之下,在各區域齊心協力之中,江蘇一定能走好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必由之路。(文化産業週刊記者 張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