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蘇州市姑蘇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號提案”閃亮登場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1-05 19:10:52

  1月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蘇州市姑蘇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閉幕,由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僑聯主席范永艷提出的《關於姑蘇區古建古宅保護與利用方面的幾點建議》,被確定為大會“1號提案”。

  政協姑蘇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期間,截至2023年1月4日16點,提案審查委員會共收到提案275件。經提案審查委員會認真審查,共立案257件。在立案提案中,經濟科技發展類50件,佔19.46%;城建城管環保類88件,佔34.24%;文化教育體育類65件,佔25.29%;社會保障醫療類23件,佔8.95%;社會綜合事業類17件,佔6.61%;政法綜合治理類6件,佔2.33%;社區建設事業類8件,佔3.11%。

政協蘇州市姑蘇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號提案”閃亮登場_fororder_16

提案審查工作現場

  蘇州擁有以古典園林為代表的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遍佈蘇州街頭巷尾的各級文物保護建築和多處控制保護建築,承載著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不僅是珍貴的歷史遺産,還是蘇州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

  但是,由於年久失修、人口居住密度大、違章搭建等原因,蘇州部分市級文物保護建築和大部分控制保護建築保護狀況較差,普遍存在建築老化、損壞嚴重、環境臟亂等情況,部分古建築更是處於瀕臨滅失狀態。

政協蘇州市姑蘇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號提案”閃亮登場_fororder_17

姑蘇區古城一景

  保護古建,不僅要保留古建築的“軀體”,還要讓古建築的“靈魂”得以延續。也就是説,既要將年久失修的古建進行修繕,讓古建“存活”,更要合理地“利用”古建,即不能只為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的過度利用,而是利用古建平臺,體驗、學習、傳揚中華傳統文化,使古建“靈魂”得以延續,讓古建築活出精彩。這樣,古建築本身與靈魂才能生生不息。 

  為更好地保護和活化利用古建古宅,政協姑蘇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號提案”提出以下建議:進一步研究和制定多渠道保護古建、古宅的政策措施,加大法制建設和宣傳教育;進一步理順産權關係,明確老宅修繕利用工作中産權置換、相關規費優惠等方面的政策和具體辦法;政府加強宣傳力度,通過組織適當活動,讓更多人更多企業、機構等親臨現場,用心體會,通過體驗傳統文化來推廣姑蘇古建文化,樹立全社會保護意識。

  打通古宅保護的各個途徑,解決保護成本高、租金貴、收支難以平衡問題。“1號提案”建議,通過政府的扶持,適當減少房租,降低相關稅費等;引進有意願的企業、機構、非遺傳承人等入駐古宅,並承擔一定比例的維修費用,允許經過認定的古宅進入市場進行租賃、買賣,實現古宅增值;尊重古宅所有者的意願,打通古宅保護的各個途徑,使擁有古宅又想改善生活條件的人能搬得出去,使外面有經濟實力但又想保護古宅的人能住得進來;讓古宅本身作為一個有機體能存得住、“活得好”,古宅整體作為一個投資對象能變現、能流通,古宅自身作為一個歷史傳統文化符號能夠傳得開、有影響。

  對關閉的年久失修的古建,使古建築納入到城市建設規劃中加以保護。“1號提案”建議,通過精心的規劃安排,切實有效保護、利用古建築,要做到修繕和後期設計同步;給排水管網、強弱電管線、空調管道等設施在修繕過程中即予以明確,其預埋施工和古建築修繕同步展開,一步到位,避免了二次裝修對古建築的破壞。

  此外,在各級政府和集體加大保護性投入的同時,政府應提供政策支持,完善社會參與機制,以便吸引一定數量的團體、仲介和管理機構參與進來;成立古宅保護協會,讓社會力量通過合法的方式進入古宅保護;建立健全資金保障制度,明確專項資金投入比例,建立多元資金籌措機制,出臺政策引導、資金扶助、減免租金、租金補貼制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保障所有者受益權,正視利益要素在古宅開發保護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文/圖 蘇姑軒)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