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 記者 董翔 顏芳
酒店一房難求,重點商場客流量翻番,遊客617.4萬人次、同比增長33.1%,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8.1%。
這個春節南京各處熙攘的人流,無不表明,消費和文旅市場全面回暖。豈止是重回煙火,繁華撲面而來。
萬物競發,在這開耕時節,南京以一場高品質發展引領動員大會點燃全市拼搶幹的熱情。
瞄準高品質,南京旗幟鮮明。這不光是眼下穩增長的策略,更是長期的戰略選擇。高品質發展,南京以拼搶之勢開啟一場新遠征。
GDP隱藏的城市實力 未來會青睞什麼樣的城市?如何看待一座城市的實力?
從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增長,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品質的GDP。
看看南京GDP隱含了哪些信息?人均GDP、人均社零總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連續四年居全球第8,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7%,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佔全省七成;從産業結構看,過去五年,全市鋼鐵、石化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下降9.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上升16.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提升7.1個、2.4個百分點;在環境上,大氣品質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準,水環境品質連續四年居全省首位。
從最近的數字看,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9萬億元、同比增長2.1%,規上工業總産值增長5.9%,工業投資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5%,同口徑財政收入、進出口實現正增長。從經濟規模看,南京站穩全國大中城市前十,增速超過廣州、杭州和天津。
兩個尤為值得關注的現實是,南京建設用地地均産出居14個特大城市首位;南京去年凈增常住人口6.77萬人,佔全省增量的71%。兩個數字不動聲色地昭示著南京的發展品質和發展後勁。
總量決定城市地位、品質決定發展後勁。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認為,南京這幾年經濟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已經到了更多關注綜合首位度、關注中心城市能級和功能提升的新階段。
在高品質發展征程中,發揮引領作用,加快成為增長極和動力源,南京方向清晰,路徑也已鎖定。
核心功能鎖定創新 更大力度做強城市核心功能!
南京新春第一會傳出明確信號,南京對大局大勢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南京首提城市核心功能,創新則是南京認定的城市核心功能。鎖定創新這一城市核心,南京的雄心是“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
無論是南京擁有的科教資源,還是近年取得的重大原創性技術突破,南京有底氣站在世介面前。紫金山實驗室創造“六個全球第一”,“問天”類腦超級計算機,特高壓混合級聯直流輸電技術……南京均站在全球最前列。
擁有眾多全國性創新平臺,南京優勢突出。南京是全國唯一的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正在聚焦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級高水準人才集聚平臺,一批國家級實驗室正在奮力攻堅。
推動創新,南京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體謀劃、融合發展,建立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創金融、科技和人才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生態“四大體系”,實現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價值鏈“五鏈融合”,持續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加快成為江蘇乃至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謀劃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內配置科創資源。創新聯合體,就是産業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創新組織的“升級版”。
玄武區鐘靈街50號,由南京市政府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四方共建的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集結了全省最強種業創新力量,目的就是在種業上挖掘重要優異基因、種質資源,突破高效生物育種關鍵技術,選育突破性新品種。
近年來,南京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減排、積體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建立了16家創新聯合體,每年發佈創新聯合體備案名單,以科創平臺為紐帶,吸納多方參與。
新春佳節剛一結束,誕生了多個“全球首個”“世界最快”的網絡紫金山實驗室裏,一眾科研人員迅速投入工作。6G、確定性網絡、內生安全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正處於研發攻關期,搭建可靠的測試環境,對於新成果的示範應用至關重要。
挑大梁,南京正在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系,爭取6G研發、“東數西算”等領域爭取突破,支持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在綜合交通、生命健康等領域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打造信息高鐵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努力在硬科技創新上走在前列。
2023年省兩會期間,省委書記信長星在參加南京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南京要放大自身優勢、塑造發展勝勢,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持續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時代的“天下文樞”“創新之樞”“人才之樞”,書寫創新策源地新篇章。
南京作為創新驅動的標杆效應愈發明顯。
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方案,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興五地列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南京為全省唯一入選城市。方案明確支持南京推進科創金融改革,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重要金融中心。
南京金融機構集聚,僅2022年就新增金融市場主體超過160家。以供給側機制創新為突破,南京近年來持續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創業力度。在科創金融資源及成果指標上,南京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列全國第三。
新春第一會上,南京關於試驗區建設的總體構想正式出爐。市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説,將立足擴大科創金融供給,構建全要素、全鏈條科創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努力打造科創金融要素集聚高地,突出金融供給側精準發力,形成“科技、金融、産業”的高水準循環。
夯實城市能級的支撐
現代化産業體系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能級的基礎支撐。
新春第一會的首項議程,南京發佈了關於國家積體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EDA)的建設願景:儘快舉辦中心第一屆理事會、佈局智慧EDA項目、開展揭榜挂帥項目攻關、舉辦IEEE國際會議ISEDA和第五屆EDA專業競賽等。
積體電路設計自動化(簡稱EDA),是積體電路産業的基礎,也被稱為“晶片之母”。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復同意國家積體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在南京建設,由東南大學牽頭,聯合全國優勢科研力量,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破解“卡脖子”難題。
小小一枚晶片,背後的産業潛力巨大。2022年1月-8月,南京全市209家規上積體電路産業鏈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50.47億元,同比增長13.7%,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速。
僅是國創中心選址落地的江北新區,近年來就構建了涵蓋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專用材料與設備、終端製造和應用等在內的全産業鏈條,集聚上下游企業600余家,全國晶片設計十強企業半數以上落戶新區。
蓬勃發展的積體電路産業,是南京著力構建的“2+2+2+X”創新型産業體系的一個縮影。對發展産業,南京已經形成有別於過去的發展邏輯。從引進單個項目,到強鏈補鏈形成集群;從拼資源、拼政策到營造産業生態,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南京給出的答案越來越清晰。
南京提出,圍繞培育軟體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2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産業,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智慧製造、智慧網聯汽車、軌道交通5個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第三代半導體、儲能與氫能、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6個未來産業,完善市領導掛鉤聯繫機制和重大項目、重點事項推進專班,主攻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重特大項目,主攻強鏈補鏈項目,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産業強市,南京突出融合發展主攻方向。堅持“實體+數字”“製造+服務”“軟體+硬體”融合發展,大力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加速行動計劃、製造業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
站穩千億台階的南京智慧製造裝備業,正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速奔向下一個千億目標。
位於江寧開發區的埃斯頓工業機器人二期項目,早在年後上班前就已開工,廠房外立面裝修如火如荼地進行。“預計今年7月竣工,投産後將實現年産5萬台(套)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預計新增産值50億元。”埃斯頓公司執行總裁周愛林介紹,此次增資擴産有望推動公司的業內排名由全國第4位再上升2—3位。
在國內,像埃斯頓這樣擁有整線生産能力的企業很少,其國內出貨量去年就已超過行業龍頭ABB集團。
南京已集聚智慧製造裝備企業1500余家,擁有3家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工廠、10家省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106個省級智慧製造示範車間,處處體現“實體+數字”“製造+服務”“軟體+硬體”的産業融合發展方向。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智慧製造裝備産業營收超過2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培育1—2個百億營收企業,實現“千億産業、百億企業”發展目標。
備受各大城市關注的未來産業,是重大科技創新在産業化後形成的前沿産業。雖然當前的成熟度較低,但後續動能強勁。南京市在工信部門率先設立全國首個未來産業職能機構“未來産業處”,在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基因與細胞、儲能與氫能領域依次佈局。
南京在新春第一會宣佈,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未來産業將保持年均30%的發展增幅,到2030年,全市未來産業規模超1.5萬億元,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15%左右,帶動産業發展能級整體躍升。
從古都邁向國際都市
新的一年,省委明確要求,要在江蘇經濟發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國際競爭合作“三張版圖”上看南京,書寫引領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新視角帶來新定位,呼喚新氣象。南京市委認為,新的一年,要緊扣提升城市發展能級這個重點,顯著增強對全省協調發展的帶動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力、國際資源要素連結力,切實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重大責任。
新春第一會上,南京首提實施國際都市戰略引資源。從國際化到國際都市,南京用實際行動回答如何在“三張版圖”看南京。
南京于去年底入選國務院批復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成為全省唯一疊加“服開+自貿”兩大國家開放戰略的城市。為期三年的試點期內,南京要完成104條開放任務,涉及科技、教育、金融、健康醫療、信息數據、人才、法律、文化、商務等10個服務業領域。
這意味著南京要加速推動開放領域的集成創新,提升制度型開放水準,形成一批好的經驗做法,為全省、全國作示範。
新春第一會上,南京向外界重點介紹了首批六大開放場景,包括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允許製造業企業獨立出來的生産性服務公司在過渡期內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等。在對外開放上,南京將外商申請設立投資性公司的資産規模要求由4億美元降至2億美元,取消子公司數量,支持南京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出境旅遊業務等,試點帶來的“破冰”效應將顯而易見。
有一種力量不可忽視。在談到區域輻射帶動力時,韓立明特別提到了“增強文化標識引領功能”。她認為,要更加注重文化對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獨特作用。“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走進南京、融入南京,建設近悅遠來的人文之城、宜居宜業的首選之地。”
南京先後13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接近45%,紫金山、明城墻、秦淮河等水乳交融,“山水城林”的城市風光讓人嚮往。“博愛之都”的城市印象深入人心,南京再添“世界文學之都”新標簽,遍佈大街小巷的城市文學空間網絡,氤氳著撫慰人心的力量。頤和路、小西湖等有溫度的城市有機更新項目,正不斷增強城市感召力和吸引力。
兼具軟硬實力的古都南京,正朝著推動高品質發展區域新增長極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