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南京市溧水區傅家邊村的萬畝梅花競相綻放。 新華日報記者 蔣文超 攝
鄉村建設和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23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江蘇省鄉村建設和治理工作取得怎樣的進展?鄉村如何實現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史新明介紹,2022年,江蘇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已印發實施,全省鄉村建設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部署。2023年,將重點抓好兩個方面:一是統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省級建立鄉村建設行動聯席會議制度,成立12個專項任務推進組,會同有關成員單位,研究提出省級2023年度和3年中期建設任務清單,督促指導各地研究制定本級任務清單。重點抓好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指導昆山、銅山、宜興、鹽都4個縣區先行先試,開展示範鄉、示範村創建。推動完成30%左右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二是紮實開展農村廁所革命。緊緊圍繞“十四五”全省農村除無人戶或其它特殊情況外,全面消除旱廁、全面建成無害化衛生戶廁的工作目標,2023年確保完成66.3萬戶戶廁改造和1066個行政村整村推進任務。
省農業農村廳社會事業促進處負責人進一步補充説,“江蘇省還將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組織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範縣和生態宜居美麗示範鎮、村建設,全省計劃建設不少於5個示範縣、50個示範鎮、500個示範村。”
紮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省城市經濟學會會長沈和則建議,以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為導向,進一步優化鄉村建設規劃;以提升鄉村基礎設施現代化水準為重點,進一步改善鄉村發展環境,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城鄉居民不再有明顯生活品質的落差;以完善村級綜合服務為手段,進一步加快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推動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下沉基層,增強服務普惠性、體驗性和有效性。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同樣不可或缺。“省委一號文件為我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具體路徑。”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2023年將全面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探索推廣道德評議會、文明積分等有效手段,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深化美麗庭院建設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城鄉結對、文明共建”活動;進一步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支持鄉村傳統表演藝術、民間文學、傳統體育、傳統工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掘保護和傳承發展,統籌推動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點同步建設運行,讓農村群眾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中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
“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相比,江蘇省鄉村治理領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下一步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組織優勢強化治理優勢,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通過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的組織體系、完善“鄉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組織—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二是加強多維度基層制度創新。立足鄉村特色文化稟賦,充分挖掘整合各類治理資源,運用多主體參與、多層面協商、多維度賦權等治理工具,通過賦權、活權、擴能,維護農民主體地位,構建一套完善的“賦權擴能”體系。三是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力推鄉賢文化,發揮榜樣引領力量,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道德講堂等為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動,提升農民道德素質,帶動農民群眾自主參與鄉村治理。(新華日報 記者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