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與都市同框。 武家敏 攝
歡騰跳躍。 張紀忠 攝
嘿!你們好! 嚴少華 攝
2022年11月3日,攝影愛好者在南京潮水位站一帶拍攝江豚,這些“微笑天使”的守望者,為了拍到一張江豚照片,甘願守上一整天。 新華日報 記者 吳俊 攝
2022年9月18日,長江江豚江蘇段科考工作人員在長江上尋找江豚身影。 姜盟 攝
3月11日,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在給小學生進行江豚保護主題宣講。 孫渝 攝
嬉戲。 張焜 攝
瞧,江豚在那。 武家敏 攝
在南京長江江面上,江豚“能見度”越來越高,成了“新晉網紅”和城市名片;在長江南通段,江豚三五成群,時常光顧狼山附近水域;在長江鎮江段,懷孕的江豚媽媽在逐浪戲水……如今,江豚活動的區域逐漸擴展,令人驚喜和振奮。
這些“微笑天使”並不知道,它們暢遊長江的身後,是“長江大保護”築起的生態屏障。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實施,被稱為長江生態“晴雨錶”的江豚數量和活動範圍明顯擴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長江生態環境品質的重大躍升。
2020年7月,江蘇正式發佈長江幹流江蘇段水域禁捕通告,立下“軍令狀”,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這場硬仗。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正式進入“十年禁漁期”,正式開啟“人退魚進”的歷史轉折。“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閒”,長江江蘇段美景如詩如畫。
長江兩岸,從過去的“煙囪聳入雲”,悄然變身“無邊江景一時新”。在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綠樹繞碧水,水雉翩翩起舞;在張家港,生態修復讓雙山島成為旅遊勝地,這裡蘆花搖曳,群鳥翩飛;在江陰,昔日汽渡碼頭變身韭菜港公園,騰出的生産岸線全部用於生態修復。
近年來,江蘇保護江豚力度越來越大,參與保護江豚的市民越來越多,僅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就由最初的五六個人發展到現在數千人,協會每年持續開展南京長江江豚的保護教育和社會倡導,帶動全社會共同守護江豚。一江碧水、草木蔥蘢,江豚躍舞、候鳥嬉戲,“微笑天使”又如何不留戀這樣的“家”?(記者 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