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蘇州市相城區北橋街道盛北社區“匠心工作室”成員周彩虹的公益閱讀課上,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被充分認可,得以盡情釋放。
“匠心工作室”展示區
周彩虹是盛北社區居民,也是蘇州市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過多本兒童著作,被家長們稱讚為“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好老師”。2022年,盛北社區找到了周彩虹,邀請其成為參與社區發展的重要一份子。此後,周彩虹的身影遍佈在盛北社區各個角落,共開展閱讀推廣活動20場,參與其他志願服務15次。
如今,在盛北社區,許多潛藏著的能人巧匠被發掘了出來。
集思廣益,把能人巧匠“請進來”
盛北社區常住人口達1.3萬人,如何豐富老年居民的文化生活、如何充實社區少年兒童的課餘時間、如何更好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準,是事關群眾美好生活的大事,也是社區一直在探索前進的方向。
閱讀活動現場
“要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得有效地激活模範之力,凝聚全民合力。把能人巧匠的作用發揮好,就能讓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解決好。”盛北社區黨委書記王寅介紹説,社區萌生了創立“匠心工作室”的想法。
2022年以來,通過整合街道、社區兩級文化資源優勢,聯動文化匠人參與志願服務,一支有情懷、有公益心的“能人”隊伍組建了起來。
2023年2月23日,“匠心工作室”正式成立,吸納了包括周彩虹在內的7名能人巧匠。社區為他們建設了30平方米的“匠心工作室”,涵蓋便民、教育、文化等服務陣地。
串珠活動現場
為了讓年過八旬、擅長珠串編織技藝的廉阿妹更方便教學,社區工作人員整理出了一套編織教程,把編織過程用簡潔的文字表述出來,讓居民們可以按照教程練習。
就這樣,閱讀、寫作、緙絲、核雕、串珠、戲曲,從匠心課堂到生活服務,再到非遺文化體驗,“匠心工作室”的成員們與社區工作人員集思廣益,讓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愈發多樣化,也更多地覆蓋居民的不同需求。
人盡其才,讓志願愛心“傳出去”
工作室成立以來,居民們發現社區活動多了起來。除了周彩虹的閱讀課,相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王文良作為工作室的一員,也常常教授居民泥塑、繪畫、核雕等技術。理髮師沈以萍也是“匠心工作室”的一員,她的“愛心義剪”十分受歡迎,位置前甚至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如今,社區把每個月的15日定為了社區專屬“幸福日”,讓居民在這一天享受由工作室成員牽頭開展的各項志願活動。
廣納人才,把公益服務“接下去”
工作室成立以來,廉阿妹帶領社區婦女開展“巾幗串珠”活動,助力創業,組織“慈善義賣”關愛困境兒童;付素紅同轄區內戲曲愛好者創辦盛北之音文藝社,常為社區居民送上公益演出;王文良教社區兒童體驗非遺文化魅力,學做泥塑、核雕並參加各式比賽……15場活動,累計服務2000人次,工作室成員們活躍在社區的各個角落,豐富著社區居民的生活。
在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傳播下,越來越多的“能人”自發前來,想要加入到工作室中,為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顧榮坤是北橋街道一個二胡隊的領隊,得知工作室的特色服務飽受好評,便趕來詢問,表示自己可以帶著“一隊人馬”前來助力。
近期,“匠心工作室”同北橋中心小學成立了社校共建基地,致力開展“非遺大師進課堂,在職教師進社區”活動,將“匠心”傳遞到更廣闊的天地。(文/圖 葛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