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運河看中國|常州滕花舊館:與蘇東坡的“不解之緣”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8-17 10:28:35

  “蘇軾一生漂泊不定,自出走眉山,足跡遍佈全國十多個州縣,不是被遣派為官,就是被貶謫流放,均為朝廷指定,非自己所為。唯獨在常州定居,是他親自的選擇。”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會長趙世平向“以河為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網上主題宣傳採訪團的記者們介紹。8月15日是本次採訪行程的第三天,來自中央、省屬、地方的二十多家媒體來到“中吳要輔”常州,探尋這座城市的千年曆史文脈和百年工業文明。

  當天上午,採訪團走進位於常州老城中心——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的蘇東坡紀念館,體悟這位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與常州的“不解之緣”。

沿著大運河看中國|常州滕花舊館:與蘇東坡的“不解之緣”_fororder_7

紀念館入口處的蘇東坡雕像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東坡長途跋涉,與全家從海南流放地返歸常州,定居孫氏館,並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四十多天。常州在孫氏館原址上建立了如今的蘇東坡紀念館,這裡有“滕花舊館”的美名,于2015年1月8日(蘇東坡誕辰978週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進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蘇東坡臥像,他身子斜倚,右手搭膝,目光堅定,氣定神閒。這座雕像由常州本土藝術家冷天明完成。石座上雕“毗陵我裏”四字,來源於蘇東坡的“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憩,此我裏”,這是東坡先生對常州最深情的表白。

  蘇東坡一生曾14次到過常州,常州美麗富饒的土地、溫和濕潤的氣候和情投意合的朋友讓他十分留戀,於是請求朝廷讓他在常州居住。“歸園裏”月亮門正對的走廊上,可見他兩次請求朝廷准予他在常州居住的文章。1101年,這位巴蜀遊子回到了讓他魂牽夢縈的常州,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實現了“緣在東南”的夙願。

沿著大運河看中國|常州滕花舊館:與蘇東坡的“不解之緣”_fororder_8

蘇東坡紀念館內的古井

  常州的蘇東坡紀念館與其他地方的紀念館相比有何特別之處?“如今這裡有三大看點,一地、一井、一人。”趙世平向採訪團介紹。“一地”是指紀念館的這方土地確實是東坡先生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一井” 是指院中古井是宋代遺存,東坡先生就曾喝過這口井裏的水;“一人”是指東坡先生的後人,紀念館常務副館長蘇東正是蘇東坡的第30代世孫。

  蘇東坡一生多次到訪常州,也曾在奔流不息的大運河上留下足跡。趙世平介紹:“宋熙寧四年 (1071年) ,蘇東坡第一次踏上常州土地,就是通過運河。熙寧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受命赴潤州、常州賑災,也是通過運河。從他到常州買地,到最後北歸常州,都是從運河來的。可以説,運河和常州、蘇東坡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文/圖 夏凡)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