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編制全國首個省級專項規劃
來源:新華日報  |  2024-06-05 09:41:49

  原標題:我省編制全國首個省級專項規劃——算力新基建,賦能“重要陣地”建設

  機房內,黑色機櫃排成陣列,機櫃內的伺服器上燈光不停地閃爍。在中國電信(南京)吉山雲計算中心,工作人員向《新華日報》記者介紹,該中心2014年破土動工,已接續完成四期建設,正在為包括互聯網企業、證券公司、城建集團、製造業企業和政府部門等省內外上千家客戶提供算力服務。

  5月,江蘇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發佈全國首個省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規劃,引導算力新基建,更好賦能江蘇新質生産力“重要陣地”建設。

  算力是什麼

  “算力,是指計算設備在單位時間內完成計算任務的能力。晶片是算力的核心。安裝了晶片的手機、電腦,以及數據中心的伺服器等設備,都是算力的載體。”江蘇電信雲計算高級專家陳誠介紹。

  算力遍佈于工作和生活的諸多場景。例如,汽車的自動駕駛,依賴於對大量圖像等數據的高速計算;智慧家居系統需要分析家中各種智慧設備的數據,了解用戶的作息等生活習慣……吉山雲計算中心主任錢銳介紹,江蘇近年來加快建設“數實融合強省”,系統化推進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對算力的需求大幅提升。而由於建設和運維算力中心的成本都很高,一些企業由自建機房轉而向外尋找算力資源,2024年長三角地區就有近10家金融機構與該中心接洽。

  “算力”一詞的熱度在不斷上升。一個共識正在形成——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由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為主,向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並駕齊驅”轉變。

  電信運營商是算力“新基建”的主力軍。江蘇電信在南京、儀徵建設的兩個智慧計算中心已投産,在蘇州吳江建設的算力調度中心5月底剛剛交付,預計6月20日對外提供服務。江蘇移動根據“5+13+X”規劃,打造覆蓋全省的“超大規模+中型規模+邊緣計算”數據中心服務集群。江蘇移動技術專家慶祖良打了個比方:“這個技術相當於在高速公路上架起立交橋,並且為數據傳輸配備自動導航,保證隨時生成最優路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顯示,廣東、江蘇和上海排名前三。

  為什麼要聯網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2020年即提出,佈局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在節點間建立高速數據傳輸網絡,支持開展全國性算力資源調度,形成全國算力樞紐體系。2023年底,國家發改委、新成立的國家數據局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實施意見,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目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規模高速增長,算力分佈廣泛,全國有數量眾多、大小不等、架構不一的數據中心。建設全國一體化的算力網絡,目的是把不同區域、類型、能力的算力聯通起來、統一起來,讓算力能像水、電一樣流動起來,用起來。”浪潮算力網絡研究院院長沈林江認為,“算力網絡可以促進區域間算力供需匹配、盤活閒散的算力資源、提升算力綜合利用率,真正賦能數字經濟。”

  根據《江蘇省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規劃》,江蘇要形成“雙核輻射、蘇中聚集、蘇北突破、全域協同”的算力發展格局。

  “雙核”指南京、蘇州,它們被寄予“保障省內、輻射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期望;蘇中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集聚發展面向全國提供優質服務的新型數據中心、智慧計算中心,支撐産業升級、城市發展與科技創新;蘇北5市要形成“城市+園區+邊緣”的多層級算力基礎設施佈局。規劃還寫明,支持鹽城等地探索“綠電+冷能+儲能”數據中心建設新模式,打造“東數綠算”試點示範。

  性價比是關鍵

  算力之於人工智能,就像汽油之於燃油汽車,沒有算力,人工智能是“跑”不起來的。

  小視科技是2015年成立的人工智能企業,加入大模型開發行列接近3年,2023年正式發佈“宙初”大模型,用於城市治理及礦山管理。該公司開發的智慧視覺中樞平臺已部署在10余個省份,其中省內居民小區超過1000個,智慧感知應用在省內一家環保上市公司落地。這些人工智能應用背後都有算力的支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胡建國介紹,雖然購買大量高端伺服器,但仍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研發需求,小視科技便從2022年起租用位於江北新區的南京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服務。

  一方面,算力是基礎,是底座;另一方面,算力自身也因種種應用而具備價值。“如果沒人用,算力也就沒用了。將算力用好了,算力需求才會更多地迸發出來,進而推動算力基礎設施更快發展。”沈林江説,“我們要強化一個意識:建算力中心,是希望它們提供能力,而不是提供一個物理設施。”

  但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韓磊在調研江蘇、安徽一些中小企業時發現,很多企業想用算力,但因為算力基礎設施分佈不均、算力服務價格較高,以及對算力中心運維、安全管理等存在顧慮,他們還沒用上算力。

  胡建國坦言,作為人工智能企業,他們希望政府能有中長期的普惠之舉,為企業提供更有性價比的算力服務。(新華日報 記者 徐冠英)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