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秋陽灑落在泰州興化市戴南鎮23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呈現出一派蘆花放、稻穀香、綠樹成行的美景。然而,全鎮村莊大道、小巷深處的3000多幅墻畫,卻是另一道亮麗的風景。
墻畫一角
雙沐村碧清的河水中倒映出那幢幢畫著墻畫的古老民居。山水花鳥的墻畫中,鑲嵌著“打造碧水藍天,共建美麗鄉村”“倡導文明新風,共建文明村居”等文明用語。
正在曬太陽的91歲高齡的趙巧林老奶奶站在村規民約墻畫下説:“我雖然不識字,但我‘識事’。這河是我們大家的‘大水缸’,不把臟東西往河裏撂,這是三歲的孩子都懂的道理。”
村民參觀文化墻
姜何村有個近百米的文化墻,主題是尊老愛幼。57歲的沈玉年筆耕不輟,常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她説,通過墻畫形式把“二十四孝”的內涵展示出來,是一種創新。村裏常有父母把這裡作為教育孩子的“課堂”。
村墻漫畫
國家森林鄉村、江蘇省綠化示範村刁良村,具有700多年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不少巷道路面破損嚴重。2023年10月,村裏按照“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整修,鋪設青石板古巷9條,新修透水路混凝土路8條,對3座大小橋梁亦注入了“文化元素”,古巷兩側墻壁上的近百幅勵志、誠信、孝道、文明的風俗畫,給人以深深啟發。
刁良村正在清洗垃圾桶的74歲的陳南釗老人説,好的環境要靠大家共同保護。“在我們村裏,連小孩子都知道‘刁良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的道理。我們要把墻上畫的變為現實的美景。”
劉紀村擁有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江蘇省管理民主示範村、江蘇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水美鄉村等14項榮譽。古老巷道裏建起的文化墻,成為了老百姓身邊的“道德講堂”。(文/圖 袁開建 陳森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