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第六屆“施耐庵長篇敘事文學獎”頒獎活動在泰州興化市舉行。魯敏的《金色河流》、魏微的《煙霞裏》、李宏偉的《信天翁要發芽》、郭寶平的《范仲淹》、林棹的《潮汐圖》等5部作品獲獎,本土作家顧維萍的《大河之上》獲第六屆施耐庵長篇敘事文學獎特別獎。
頒獎現場
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務副主席鄭焱,江蘇省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丁捷,南京大學資深教授丁帆,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彬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平,興化籍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存玉等出席活動。
鄭焱在致辭時表示,多年來,施耐庵長篇敘事文學獎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和權威性不斷增強,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也成為中國小説之鄉、中國文學之鄉——興化的一塊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第六屆施耐庵長篇敘事文學獎從2024年7月啟動,通過各出版社的認真推薦,以及初評委員會、終評委員會兩輪嚴格評審,最終有5部長篇小説獲獎。獲獎作品題材豐富、內容厚重、思想深邃、文質兼美,代表了當代中國文學長篇小説創作的藝術水準。
畢飛宇點評中
興化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薈萃,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代代相傳,誕生了施耐庵、鄭板橋、劉熙載等文化先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有3部與興化有深厚淵源。現當代涌現出畢飛宇、龐余亮等文學名家,王存玉、林鳴等兩院院士,以及書畫、國象等各領域的名人大家,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一大批興化人熱愛並積極參與文學創作,創造了文壇獨特的“興化文學現象”,成就了“中國小説之鄉”“中國文學之鄉”的美譽。
目前,中國作協有興化籍作家30名、江蘇省作協有98名。興化創作生態好,設立文學創作扶持基金,制定文學創作獎勵實施辦法,啟動作家駐城計劃,激勵廣大文學創作者、愛好者創作更多的文學精品。畢飛宇工作室“十年如一日”堅持發現並培養創作新人,常年開放“廣場書屋”,常態化開展“小説沙龍”、裏下河文學研學營等活動,有力推動“興化作家群”崛起。
活動現場,畢飛宇向獲獎作者表示祝賀,對本屆獲獎作品一一進行點評。他還勉勵興化本土文學愛好者,通過施耐庵長篇敘事文學獎的舉辦,看到差距,虛心學習,潛心創作,不斷進步。(文/圖 吳俊翔 陳森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