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文化強國建設工作新聞發佈會。
2021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33件57人,起訴49件134人。全省檢察機關圍繞文物要素多樣性的特點,深化檢察公益訴訟履職,推進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共辦理該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06件,已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474件,提起公益訴訟29件,保護文物588處。
全省檢察機關立足平等保護各類文化經營主體,深化知識産權綜合履職保護,既加強電影、圖書、音樂等傳統領域版權司法保護,同時關注計算機軟體、數字版權、文化創意等一些新技術新業態,共辦理知識産權保護領域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873件。
新聞發佈會現場
江蘇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制度優勢,加強非遺保護,助力實現“遺産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蘇州市檢察機關針對網絡直播帶貨侵犯國家級非遺宋錦著作權、蘇繡地理標誌等情形,通過行政公益訴訟,推動主管部門查處非遺保護領域網絡侵權行為,同時向58家涉案非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助力解決非遺産業數字化轉型滯後等問題,因地制宜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
在江蘇檢察機關的推動下,文物保護“朋友圈”逐步擴大。檢察機關依託“雙向銜接轉化”等工作機制,與人大、政協加強聯繫協作,通過實時信息共享、常態化會商聯絡,創新構建上下聯動、共建共享、各展所長的文物保護工作新格局。
連雲港市海州區檢察院創新構建“文物長+檢察長+N”的長效工作機制,實行“一個文物保護點、一套管護方案、一名文物長、一名檢察長”文物安全保護模式,促進文物主管部門在全市建立“文物長”制度。
在大數據時代下,科技無疑是推動檢察工作現代化發展的“利器”。檢察機關運用公益訴訟智慧研判平臺、無人機等信息技術手段,及時發現案件線索,提升文物和文化遺産領域案件辦理的精準度。南通市檢察機關搭建並在全市推廣“張謇文物和文化遺存檢察保護一張圖”,以紅黃藍綠四色旗幟動態標識,及時推進問題整改。目前,“一張圖”已收集問題147個,提取線索21條,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研發大運河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監督模型,通過解析問題線索中的位置坐標,穿透式審查類案監督線索,促進大運河文旅保護由點到面、由個案到類案、由一域到全域的治理轉變,推動損害和減損文物價值問題及時解決。(文/圖 朱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