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爬架上升,新一天的建設工作拉開序幕。中交三航局常州天寧高新區項目經理吳周洲感慨地説:“這個爬架極大地提高了我們房建工作的效率。”生産經理魏文博隨即補充道:“這也是我們在房建領域的一次新嘗試。”
該項目位於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項目規劃包括15棟20層高的住宅樓,以及配套的商業設施、服務用房、綠化區域、小區道路和外部管線等設施。
項目伊始,吳周洲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雖然我們一直沿用的傳統腳手架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我們是否可以探索一種創新方法,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更加清潔和高效的施工流程?”隨即,魏文博在螢幕上展示了“爬架+鋁模”技術,並強調:“這種技術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儘管我們公司之前並未採納,但它不僅繼承了傳統腳手架的優點,還能顯著提升施工效率。我認為這值得我們嘗試。”在深入了解了“爬架+鋁模”體系之後,項目團隊帶著探索的精神,在項目中對該技術進行了實踐嘗試。
在項目初期,由於對新工藝的陌生,項目的進展並未如預期般順利。按照常規流程,所有樓棟在完成一道工序後才會進行下一道工序,然而,新工藝要求在主體結構、二次結構以及外墻粉刷等在同一節點全部完成後,方可進入下一層的施工。這一變化引發了工序銜接方面的問題,致使施工進度不進反退,原計劃每六天完成一層樓的速度,實際拖延至每十天才能完成一層。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開展“爬架+鋁模”新技術的專項培訓,培訓上魏文博詳細講解工序流程和銜接的關鍵點,確保每位施工人員都能熟練掌握操作。
項目航拍
吳周洲強調:“這次調整後的工序安排,要嚴格按照計劃推進,六天內必須完成。”項目部重新規劃了工序安排,併為此制定了詳盡的施工進度表,明確了各工序在同一樓層的起止時間,並指派了專人負責監督;建立了實時溝通機制,各施工小組組長在施工過程中能夠隨時進行溝通協調,及時解決工序交叉時出現的問題;組建了應急施工小組,以便在出現銜接問題時迅速提供支援,確保施工進度不受影響,逐步恢復到原計劃的每六天完成一層樓的目標。
兩種不同工藝同期施工,這就像是一場特殊的比賽。項目初期,兩種工藝的施工進度都差不多,但隨著工程推進,使用傳統腳手架的樓棟遇到了問題。由於反復搭建和拆除腳手架,耗費不少時間,而採用新工藝的樓棟,除了一開始對新工藝不適應,但是在施工過程中,使用新工藝這棟樓的工人們逐漸發現了它的妙處。工人老張説道:“這爬架操作起來不複雜,而且不用像以前那樣頻繁折騰腳手架,省了不少力氣。”隨著時間推移,差距越來越明顯,採用新工藝的樓棟施工進度超過了使用傳統腳手架的樓棟。這個對比就像一場無聲的競賽,生動地展現出了“爬架+鋁模”組合作為高層建築安全、高效、便捷的裝配式建築工具的巨大優勢,也為未來的建築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時,傳統腳手架在特定場景下依然有其價值,不同的施工工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共同為建築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項目外景
近日,常州天寧安置房項目中的13#、15#、16#樓棟成功運用“爬架+鋁模”體系,順利實現了主體結構的封頂。吳周洲表示:“微創新和小革新累積起來能夠産生巨大的效益,我們將繼續深化在房建施工領域的研究工作,以便為未來的房建項目積累更多寶貴經驗。”目前,該工程的所有主體結構施工已經完成,現在正處於土建裝飾階段,預計將於2025年9月底竣工。(文/圖 張露心 胡馨文 徐京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