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南通市海門區包場鎮某村民沙某前往法律援助聯絡點諮詢,因沙某與妻子離婚,在二十多年期間與其女斷聯,如今沙某年老體弱,希望依靠自己唯一的親人。法援站點的顧問律師肖進在了解情況後,主動為其申請法律援助,積極幫助聯繫沙某女兒,了解到其女願意支付贍養費但經濟狀況較差無能為力,調和雙方矛盾促成理解和好。通過律師專業細緻的法律援助服務,法院最終判決沙某女兒每月支付合理的生活費。法援站點成功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也繫上了雙方親情的紐帶。
2024年以來,南通市海門區司法局緊緊圍繞群眾需求,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惠民心、暖民生、解民憂”作用,大力推進法律援助站點提升工程,不斷優化法律援助供給,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陣地建設。海門區司法局加強站點建設,依託區級法律援助中心,輻射帶動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居法律援助聯絡點;積極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向一線延伸,聚焦傳統重點民生部門單位、勞動就業市場及新業態領域,打造臨江工業園區“知臨企業法律服務站”、新業態“貨車司機之家”、機器人産業鏈“鏈上之家”等法律援助站點,提供援助指引、政策宣傳、受理申請等“一站式”法律服務,對重點企業及人群開展上門宣傳,打通直達基層群眾“法律援助最後一公里”。
優化便民流程。海門區司法局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原則,暢通“法潤江海e服務”、“12348”熱線等線上申請渠道,通過網上辦理、電話預約等方式開闢線上辦理快速通道,打造“互聯網+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務模式;推行法律援助“馬上辦”,形成“法律援助+文書代寫、取證指導、律師調解、申請執行、法律指引、多元服務”的“1+N”多元解紛法律援助服務機制,已為農民工等困難群體挽回欠薪1214萬元。
加強隊伍保障。海門區司法局以競聘方式設立法援站點公益公共法律服務崗,擇優選聘人才確保法律服務高品質保障,定期對各站點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公開制等制度,確保法援站點充分發揮法治宣傳、協商調解等作用;加強部門聯動,建立健全協商互動機制,對重點行業領域提前系統研判,預防和減少重大矛盾糾紛實際發生,形成全員參與、協調聯動、組團服務的良好格局。(文 程欣怡 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