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多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再”提升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26 16:07:25

  近年來,南通市海門區始終緊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多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的科學佈局、均衡配置和優化整合,努力為群眾提供更為優質、高效、便捷、普惠、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不斷提升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可及率和滿意率。

  平臺“再”升級,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強引擎”。海門區投資2500萬元高標準打造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律師諮詢、“12348”法律服務熱線、公證辦理、司法鑒定、法律援助、行政復議、非訴訟糾紛化解等服務,通過打通該中心與各鎮街、各行業部門和政法單位信息流轉通道和對接處置機制,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處置、全鏈條解決”;發揮11家區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分)中心以及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平臺作用,設立公證業務協辦點、法律援助工作點、仲裁業務聯繫點、立法民意徵集點、行政復議諮詢點等五站點,充分發揮村居在社會治理中“前哨探頭”的作用,實現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的“家門口”。

南通海門:多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再”提升

海門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宣傳“再”發力,拓展法律服務認知“多渠道”。海門區廣泛運用“法潤民生”微信群、網格微信群發佈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法律援助聯絡點、村居法律顧問等相關信息,利用“法潤海門”等微信公眾號開設公共法律服務、企暖花開法治行、千名顧問答千問等專欄,方便群眾了解公共法律服務;以“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宣傳月”“農民工學法活動周”等普法活動為契機,開展送法進村居、進企業、進學校等活動,通過普法講座、解答諮詢、以案説法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向群眾宣傳公共法律服務內容,並通過法治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

南通海門:多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再”提升

法治文藝表演

  模式“再”創新,跑出法律服務觸達“加速度”。海門區根據人口數量、交通狀況和對公證業務需求,在9個區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配置遠程公證服務一體機,為群眾就近辦理委託、婚姻狀況、國籍、無犯罪記錄等十七大類遠程公證事宜,切實提高群眾辦事效率;依託“共享律所”智慧法務機、“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蘇解紛”微信小程式及“法潤民生”微信服務群等載體,配置律師、司法幹警等專業力量,實現各類法律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推動各類法律服務熱線、網絡平臺互融互通、高效運轉,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

南通海門:多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再”提升

智慧法務平臺

  隊伍“再”提能,鍛造法律服務專業“生力軍”。海門區組織155名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298個村(居)民委員會法律顧問,法律顧問每月需到村(社區)現場提供不少於8小時的法律服務並提供1次法律諮詢,每季度為村(社區)舉辦1次法治講座,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為“法律明白人”制定詳細的培訓方案,採取現場教學、網絡教學、法治實踐觀摩、部門導師輪訓等形式對“法律明白人”的思想品德、法律知識、法律實踐、調解技巧、涉農政策等方面進行提升,同時運用年度考核評價激勵機制,激發“法律明白人”的服務內驅力。

  “外腦”“再”融合,引入法律服務智慧“新活水”。海門區創新打造“公益法律服務門診”,由執業經歷豐富的專業律師團隊提供服務,每週三、週六上午通過現場解答問題方式,圍繞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常見醫療糾紛、司法鑒定等內容,為民眾“把脈問診”,開出“法律處方”,並提供代寫法律文書、調解矛盾糾紛等公益法律服務;在10個重點民生部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崗,通過競聘、公示和簽約上崗等環節,吸引優質律所團隊進駐,制定《海門區公共法律服務崗考核細則》,對日常值班、普法宣講、法律諮詢、法律服務、亮點特色等工作進行考核,推動優質公共法律服務覆蓋到關鍵領域、民生部門、園區企業。(文/圖 張玲玲)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