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拓展農家書屋功能內涵與外延,發揮農家書屋第二課堂作用,南通如皋市江安鎮積極探索“農家書屋N+”模式,近日,各村社區農家書屋開展了系列“非遺課堂”活動,讓孩子們在理論與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為文化傳承月創新提供新平臺。
指尖捻絨韻,書屋蘊畫魂
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讓傳統文化之風吹進農家書屋。在江安鎮鄂埭村農家書屋內,一場與非物質文化遺産跨越時空的對話就此展開。“非物質文化遺産絨花歷史悠久,起源於唐代,最初作為皇室貢品而聞名。”活動現場,志願者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絨花的歷史淵源、發展狀況和未來展望,大家認真聆聽,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震撼。
製作絨花活動
通過志願者的介紹,大家對絨花製作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志願者的耐心指導下,大家紛紛開始動手製作,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絨線繞在特製的工具上,再經過修剪、組合,一朵朵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絨花,逐漸在他們手中綻放。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讓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充盈起澎湃的青春活力,讓非物質文化遺産“活”起來了。
塑泥生妙趣,書屋凝匠心
一塊小小的泥巴,發揮孩子們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童年有‘泥’,‘塑’出精彩”非遺文化課堂走進了江安鎮徐柴村農家書屋。活動現場,志願者以生動的語言講解了泥塑的“前世今生”,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泥塑藝術世界的大門。
泥塑活動
孩子們熱情高漲,他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躍躍欲試地動手實踐。在志願者的指導下,一塊塊普通的泥巴在孩子們手中揉、捏、切、搓,逐漸變成了形態各異的作品,孩子們在創作中尋找靈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紙藝凝鄉韻,書屋剪風華
江安鎮北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以“紙藝凝鄉韻,書屋剪風華”為主題的剪紙活動。在書屋內,志願者娓娓道來,講述了剪紙的歷史淵源、構圖方法和技巧。在志願者的巧手下,一張張紅紙被剪成栩栩如生的圖案,這種神奇的變幻,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大家紛紛模仿製作自己的剪紙作品。
剪紙活動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一份匠心,剪出玲瓏世界,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位陪同孩子參加活動的家長説:“村裏面組織的這次剪紙活動,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這樣的活動真好。”
文明實踐不止步,“文化大餐”不停歇。下一步,江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各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持續向深處走、向實裏走、向心裏走,廣泛開展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切實提升鎮域內文明程度,奮力繪就文明新畫卷。(文/圖 陶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