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通啟東市呂四港鎮面對紛繁複雜的矛盾糾紛,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訪調對接”新模式,創造性打造“漁港楓橋”調解室這一特色品牌。在基層社會治理,特別是維護漁業生産秩序穩定、促進漁業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鎮矛盾糾紛量持續下降,信訪工作連續4年被啟東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集體,“漁港楓橋”調解室連續榮獲“南通市優秀調解委員會”“啟東市優秀調解委員會”等榮譽稱號。
創新調解模式,打造專業調解品牌
船員徐某在漁船上作業期間,不慎被繩子帶倒,摔入海中溺水身亡。呂四港鎮調委會收到信息後,召集雙方調解,僅用兩天就將徐某的死亡賠償事宜處理完畢。這樣的海上人損糾紛,調委會每年都調解超過二十起。
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以船為基地,打造“紅帆船”“海上堡壘”,使海洋漁業捕撈作業期間的矛盾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在呂四漁港成立“漁港楓橋”調解室,整合南京海事法院南通法庭、啟東市漁業督查大隊、呂四港鎮人民政府等多方力量,制定出臺《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多部門協同聯動,深度融合融入,集中攻堅化解重點案件。對歷年已發生的矛盾問題集中排查、系統梳理,目前已對52個案件問題進行領導包案,建立工作專班並針對性開展化解穩控工作。
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業務能力水準
呂四港鎮每年聘請法官、律師對調解隊伍進行四次專業的培訓輔導,通過培訓,調解員紛紛表示,對於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了,也大幅提升了調解業務水準。
呂四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基層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嚴格把牢調解員“品質關”,精挑細選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熱衷社會事業的人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中來。堅持按需培訓,根據涉漁類糾紛的規律特點,積極推行“情景+實踐”融合學習的方式,通過現場實踐、案例分享、經驗交流、傳幫帶教等形式,幫助年輕調解員釋疑解惑、學以致用,提升調解專業化水準。近年來涌現出徐聖兵等一批高素質、高水準金牌調解員。截至目前,全鎮共配備調解員89名,其中漁業專業調解員8名。
深化矛盾排查,加強問題源頭治理
漁船船員張某與船主曾某因工資問題發生口角,調解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通過溝通交流,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將問題解決。
呂四港鎮堅持預防為主,抓早、抓小、抓苗頭,從“救火”轉變為“防火”,通過鎮、村、網格三級深入細緻排查,切實履行“零報告”制度,使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深化落實分流交辦機制,將矛盾糾紛做到同處置信訪問題流程一樣如實記錄,及時轉辦,盡可能第一時間給予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2024年以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0余起,調處化解成功率達98%,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拓寬宣傳渠道,營造和諧穩定氛圍
通過呂四頻道、村民微信群、發放宣傳單頁等形式,大力宣傳法律法規,將普法、學法、尊法、用法切實送到老百姓的身邊。
在重要節假日及重大活動期間,通過懸挂依法治訪宣傳標語,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結合廣播、書刊、影音等多種形式,組織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將依法治訪的宣傳教育滲透進家家戶戶。緊扣“五化”“四到位”,大力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積極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營造依法治訪濃厚氛圍。2024年以來依法引導50余名初信初訪人員採取合法合規的途徑反映合理訴求,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接下來,呂四港鎮將繼續擦亮“漁港楓橋”特色品牌,持續深化“訪調對接”工作,以點帶面,為基層社會治理打好堅實基礎。(文 施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