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穿透式一攬子”實質化解知識産權高新技術糾紛工作方法及典型案例。這一創新工作方法旨在有效解決技術類知識産權和壟斷上訴案件,特別是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糾紛。
運用“穿透式”思維實質化解技術類知識産權糾紛流程圖
自2017年南京知識産權法庭成立以來,共審理技術類知識産權和壟斷上訴案件5621件,佔審理的一審民事案件的56.5%,其中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件2116件,佔技術類案件的31.6%。南京知識産權法庭深刻理解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要求,在處理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産權訴訟案件中,注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以及糾紛的實質化解。
“穿透式”實質解紛工作方法強調司法理念、司法技術和司法效果三個方面的有機統一,通過“穿透式”思維方式,綜合運用多種司法手段“一攬子”化解糾紛,達到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該方法包括穿透技術爭點,基於案件事實搭建對話平臺;穿透個案爭議,一攬子全面化解矛盾糾紛;借力中間環節,有效突破案件糾紛化解堵點;強化司法審查,確保調解協議合法性和可執行性;延伸司法職能,久久為功主動融入社會治理。
南京法院通過該方法成功處理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案件,包括戴森訴追覓專利侵權糾紛、涉“Wi-Fi”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等,得到了最高院主要領導的多次批示肯定。這一工作方法不僅提升了審判工作的品質和效率,也為我國知識産權保護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此次發佈會的召開,標誌著南京法院在知識産權保護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的發展。(文/圖 南小中 朱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