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區: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賦能鄉村文明實踐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1-15 13:53:56

  近期,淮安市淮安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以“一村一品”為抓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矩陣,賦能鄉村文明實踐,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

淮安市淮安區: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賦能鄉村文明實踐

博裏鎮博裏村傳承非遺

  構建文化品牌矩陣,激活鄉村文化資源。淮安區立足各村歷史、民俗、非遺等特色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紅色文化村”“非遺傳承村”“生態文旅村”等20個特色文化示範村,形成“村村有特色、處處有亮點”的品牌格局;通過舉辦文化節、非遺展演、民俗體驗等活動,年吸引遊客10萬餘人次,鄉村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其中,欽工鎮橫溝村依託紅色革命遺址,打造“紅色文化村”,年接待遊客1萬人次;博裏鎮博裏村以非遺農民畫為依託,創建“非遺傳承村”,帶動村民年均增收萬元以上;摜蛋發源地漕運鎮小李村,結合白馬湖生態旅遊優勢,實現年旅遊收入突破30萬元。

淮安市淮安區: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賦能鄉村文明實踐

欽工鎮橫溝村打造“紅色文化村”

淮安市淮安區: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賦能鄉村文明實踐

漕運鎮小李村開展生態旅遊

  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淮安區推動“文化+旅遊”“文化+農業”深度融合,開發特色文旅線路5條,培育農産品區域品牌16個,帶動鄉村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5%,文化特色村農民人均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實現文化資源向經濟效益的有效轉化。其中,施河鎮土樓村結合通過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年接待遊客1.2萬人次,帶動農産品銷售200萬元;車橋鎮盧灘村以“文化+電商”模式,推廣芡實特色農産品品牌,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施河鎮“文化+研學”模式,依託百斯特現代農業生態園項目,年吸引中小學生研學團隊50批次,帶動就業人次約400人,周邊村民人均年增收約2萬元。

淮安市淮安區: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賦能鄉村文明實踐

車橋鎮蘆灘村“文化+電商”推廣現場

淮安市淮安區: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賦能鄉村文明實踐

欽工鎮試點“文明積分制”

  文明實踐融入品牌創建,提升鄉村文明水準。淮安區將文明實踐與“一村一品”品牌創建相結合,每年組織文藝演出、志願服務、家風宣講等活動500余場,參與群眾達10萬人次,有效推動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其中,欽工鎮試點“文明積分制”,將志願服務、環境衛生、家風建設等納入積分管理,累計兌換積分1萬餘分,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積極性顯著提高;石塘鎮張興村將理論作品巡演融入文明實踐活動中,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區各村還常態化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宣傳活動,選樹家風優良、鄰裡和睦的先進典型,帶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截至目前,全區文明實踐活動覆蓋率達100%,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文/圖 孫權)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