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蘇淮安各處工廠、企業、工地陸續復工復産。隨著施工活動顯著增加,輸電線路受外力破壞的風險也顯著提升。國網淮安供電公司通過“輸電通道責任人+屬地運維責任人+群眾護線”三級人員防護體系,充分利用無人機、紅外望遠鏡等防護設備,以“人防+技防”模式織密輸電線路通道防護網。
無人機鏡頭下的特高壓輸電通道 攝影 張海虹
淮安是江蘇省南北交通樞紐,也是江蘇電網北電南送和區外來電的咽喉要道,全省20%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在此匯聚。
特高壓高清監控系統守護能源動脈安全平穩運行 攝影 黃媛
對此,國網淮安供電公司聯合地方政府成立電力行政執法辦公室,推動特高壓保護納入地方公共安全考核體系,並推動特高壓富集的盱眙縣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特高壓及密集輸電通道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通知》,建立發改、公安、應急等多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政企民聯動安全體系。
運維人員通過無人機巡視特高壓輸電線路 攝影 黃媛
與此同時,該公司也積極建立特高壓立體化防護體系,以27名專業護線員為骨幹,按10公里標準建立網格化巡檢單元,形成“20分鐘應急響應圈”,並輔以無人機、智慧監控、紅外熱成像等特種裝備,實現對特高壓輸電通道危險源的實時監控與動態追蹤。
通過不斷完善政企民聯動防護機制、逐步建設立體化防護體系,江蘇淮安境內特高壓通道多年持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態勢,源源不斷的綠電沿著這些“能源動脈”奔涌而出,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文 黃媛 王佳慧 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