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淮安黃碼港産業園格外繁忙,船舶進出有序,吊機運轉不停,車輛來往穿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開年奮進圖”。位於園區核心區域的益海嘉裏(淮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裏淮安項目”),碾米機、拋光機、色選機等多臺自動化設備整齊排列,工作人員在進行安裝調試。不久之後,一株株水稻將在這裡“變身”為高品質的大米、高營養價值的米糠油等多種産品,就連加工剩下的稻殼也可以為園區生産供能,真正將每一粒糧食價值用到極致。
俯瞰益海嘉裏淮安項目
益海嘉裏淮安項目作為省重大項目,是黃碼港産業園建設“雙中心”的重要支撐,由世界500強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裏金龍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益海嘉裏集團通過十多年探索,發展出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吃幹榨盡”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將國際先進的科研成果融匯成一粒米、一滴油,讓高品質的米麵油走進千家萬戶。
“目前糧油加工區、大米加工車間主體建設完成,包裝、傳送等設備已陸續安裝調試,配套鍋爐、車間預計將在2025年5月底投産。項目分期建設,全面建成後預計年産值可達120億元,稅收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該項目總經理李超介紹,項目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不僅提升糧食加工效率,還能實現綠色高效發展;利用米糠生産營養豐富的高端稻米油,提煉卵磷脂、谷維素、香蘭素等産品;稻殼作為生物質能源産生蒸汽和發電,可以替代石化燃料,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氣體的排放,用循環經濟産業模式最大程度實現低碳減排。
益海嘉裏淮安項目大米加工車間
在大米加工的全流程中,技術人員對拋光這一環節最為關注。“碾米後米粒的表面帶有糠粉,影響大米的外觀和品質,加入少量生活飲用水進行濕法拋光,可以提高耐儲存性,改善米粒口感。”該項目大米加工車間大米技術員仲成東介紹,項目積極響應新國標,採取先進工藝設備輕捻輕拋,拋光後的大米不僅“形象好”,也更多地保留本身的營養成分。
仲成東説,除了拋光工序,色選環節同樣重要,關鍵就在這臺光電感應設備——色選機。“它就像是人的眼睛,每當發現米粒中的瑕疵、異物時,可以精準無誤地用噴霧閥將其吹出來,保證産品品質。”該車間採用國內外一流的加工設備,啟停程式可通過PLC中控系統,從入料到出料一鍵啟動;還能監測所有設備運行、工藝參數指標等情況。此外,成品打包工序實現全自動化,從進料到罐裝、開箱、封箱、碼垛等均無人操作,全流程避免物料被污染風險。
益海嘉裏淮安項目倉儲區
“整個加工過程僅需幾位工作人員在現場作業,部分關鍵工序可以進行遠程操作,既節約綜合成本,又促進産能提升。”仲成東説。將來,乘船遠道而來的水稻、小麥原料就會通過黃碼港作業區的封閉式輸送帶,直接運達生産基地內部的原料接收工作塔,隨後在一台臺智慧設備的共同助力下,經過碾磨、拋光、篩選等多道工序,一份份晶瑩、軟糯的美味大米才能被端上餐桌。
從黃碼港産業園俯瞰,銀白色立筒倉群與智慧化車間交相輝映,這座“智慧糧倉”的崛起,不僅點燃本土農業現代化的“新引擎”,更成為清江浦打造大健康食品産業的重要功能配套。李超説,項目建成後,將持續圍繞水稻循環經濟産業模式,將寶貴的糧食資源綜合利用、加工增值,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此外,企業還將以綠色生産、智慧化升級、循環經濟為核心,推動技術創新與産業鏈協同,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的融合統一,不斷厚植新質生産力。(文/圖 蔣童 吳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