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通州區劉橋鎮慎修村12組的陳大媽就在料峭春意中走進村裏的“積分超市”。她用參與環境整治、志願服務攢下的150積分兌換了一個臉盆和一袋洗衣液。“村裏環境變好了,自家也得實惠,真是兩頭甜!”陳大媽一邊清點物品一邊感慨。
志願者向村民們介紹積分物資
這間30平方米的積分超市,看似新開張,實則是慎修村積分制探索的“升級版”。自2022年推行文明積分制度以來,村民通過參與環境治理、志願服務等累計兌換超8000積分。2025年1月,村裏將分散的兌換點整合為標準化超市。貨架上擺放著洗衣液、洗潔精等生活物資,每件商品下方都貼著醒目的積分標簽:牙刷10分、牙膏30分、鹽40分、洗衣液100分……讓“文明有價”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與普通商店不同,這裡的交易無需現金,村民憑“文明積分”即可完成兌換。自超市開張以來,短短兩個月內,村民已累計兌換1000多積分,日均兌換量較過去增長近三倍。
村民們到積分超市兌換物資
“積分制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基層治理的新局面。這裡的商品不能拿錢買,主要靠村民家庭積分來進行兌換,每件商品都有相應的積分兌換標準。獲得積分的途徑有很多,參加村裏組織的志願服務得20積分,自己房前屋後環境衛生做得好得20積分,做拾金不昧、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等好人好事得50分,為鄉村振興發展建言獻策採納一次得50積分。”慎修村黨總支副書記高鵬雅介紹道。
近年來,慎修村將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行為轉化為可量化的積分值,把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調處、志願服務活動、婚俗殯葬改革等內容納入積分制管理範圍,引導村民以日常行動賺取積分、用積分兌換物品。充分發揮“正向激勵、負面約束”機制,通過文明換積分、積分兌物品的方式將農村基層治理由“村裏事”變成“家裏事”,由“任務要求”轉為“激勵引導”,由“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不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小積分撬動大文明,超市雖小,卻是培育鄉風的沃土。”高鵬雅感慨道。如今走進慎修村,庭院錯落有致,道路纖塵不染,村民議事室裏常傳來討論發展的聲音。當文明善舉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一幅和美鄉村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文/圖 徐培 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