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思想“風箏”法激發青年參軍報國志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10 17:58:45

  “在部隊,一切都好!”“再苦再累,能適應。”“請放心,絕不辜負期望。”南通海安2025年上半年入伍新兵陸續向轄區基層人武部報告。第一時間彙報入營後的思想動態,已經成為海安入伍新兵的必“打卡”,這也是近年來海安市人武部實施參軍青年思想“風箏”法管理的內容之一。

  從適齡青年到預定兵員,再到定兵成為“準新兵”,參軍青年思想會因家庭、個人和環境等變化而變化。思想的“風箏”扎得緊不緊、牢不牢,重在找準誘因、深剖研析、精準施策、跟蹤問效。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武部作為參軍青年思想“風箏”法試點單位,在實踐中摸索提煉,在總結中完善提升,參軍青年投身國防熱情高、吃苦耐勞意識強。該區分步驟開展參軍青年思想工作,緊盯目測初檢抓思想灌輸、進站體檢抓教育深化、政治考核抓信念堅定,下大力端正入伍動機,著力消除認識上的誤區和思想上的盲區,把思想做“透明”、更“紅火”。

  善於察言觀色、善於思想轉化,得益於海安下轄的13個區鎮街人武部長,他們都是部隊轉業軍官,有著豐富的部隊基層帶兵經歷和工作經驗,以兵帶兵、以情帶兵,讓參軍青年更暖心、更順心、更安心。

  “放好思想的‘風箏’,要堅持‘如願以償’和‘事與願違’兩手抓,在做實入營新兵思想和做好‘留守’青年思想持續發力,實施分類管理、分類跟蹤。”海安市人武部部長劉鎮宇説。

  “當兵,是我兒時的夢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參軍路上驚喜多。‘預備’不可怕,下半年繼續。”作為大學畢業班學生的仲羿,在2025年上半年參軍夢想未能如願的情況下,仍堅持參軍報國初心不變,時刻以“準新兵”的標準要求自己,堅持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考取了兩個高級工專業技能證書。

  部隊是“第二故鄉”、基層人武部是“娘家”、家庭是“幸福港灣”,建立軍地家“三方”溝通協作機制,是牽好思想“風箏”的重要抓手。聆聽從軍心聲,給出指導意見,鼓勵矢志軍營,開展走訪慰問,退伍就業搭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為參軍青年安心服役提供強大動力。

  現役軍人發生家庭糾紛、鄰裡矛盾等,調查取證、矛盾調解、閉環銷號,到達現場的是退伍兵、基幹民兵調解員。“警網民融合發展,是推動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現在還有軍人家屬加入調解志願者隊伍,讓軍人家庭的問題在‘兵’的調解下更具説服力、感染力,兵思想更加穩定。”退伍兵、調解員張小敏説。

  近年來,海安市人武部緊扣“一年兩徵”新形勢新特點,結合參軍青年現實思想表現等實際,優化役前教育模式,邀請抗戰老兵講紅色故事、現役軍人講參軍經歷、專業人員講心理調節,參觀角斜“紅旗民兵團”史績陳列館,集中觀看紅色電影,健全“三方”溝通協作機制等,持續讓參軍青年思想“風箏”扎得牢、放得高、飛得遠。(文 徐從兵 張志榮 施雯)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