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海門中學百餘名學子走進大生集團和南通市第二中學,開啟了一場以“弘揚張謇文化,立志成才報國”為主題的深度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民族工業發展史、實地探訪百年名校,追尋民族企業家張謇的實業報國足跡。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不僅標誌著兩校共建合作邁向縱深,更探索出一條“文化+科技+教育”融合發展的育人新路徑。
活動現場
在大生集團智慧工廠,學生們親眼見證傳統紡織工業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從自動化生産線的高效運轉,到百年鐘樓的滄桑見證;從廠史陳列室內泛黃的圖紙中探尋歷史,到獨立支部紀念碑前莊嚴宣誓,學生們仿佛觸摸到了“實業救國”的歷史脈搏,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參觀交流
在校史陳列室內,學生們通過珍貴的史料與文物,深刻領悟了張謇“父教育,母實業”的卓越教育哲學。江蘇省海門中學高二學生周己涵感慨道:“大生紗廠以科技為傳統賦能,以創新為文化注入新活力,讓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深受啟發。我們不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更要銘記根本,在繼承張謇文化的同時,用創新和科技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繼續發揚南通文化的光輝。”
“以前在海門也參觀過張謇創辦的工業園,但這次南通二中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實地參觀如此科技化的生産車間和古建築。”另一位學生楊恒熠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這場研學活動之所以承載如此特殊的意義,源於兩校血脈相連的教育基因。海門中學的前身獅山書院曾是張謇求學之地,而南通二中則發源於其兄張詧創辦的敬孺小學。自2024年共建以來,兩校構建了“師資共享+課程共創+實踐共育”的立體合作模式,並開展了名師共享課堂、命題大賽聯動等一系列活動。
“此次海門中學的學生來二中研學、參觀考察大生集團,正是基於海門中學的張謇文化傳承課程基地。期待同學們在這次研學活動中能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新的擔當。”南通市第二中學黨委書記楊彬表示,“我們通過沉浸式課堂體驗和名師互動備課組的交流,全方位、立體化地深化二中的辦學內涵,助推這所百年老校實現更好發展,為南通教育交上一份滿意答卷。”(文/圖 宗品怡 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