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美德之光”第九屆江蘇省道德模範頒獎儀式在南京舉行,南通如皋市長江鎮富圩村村民楊秀鳳獲評第九屆江蘇省道德模範(孝老愛親類),登臺接受頒獎。她40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丈夫的事跡,讓大家看到夫妻之間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寶貴真情。
第九屆江蘇省道德模範頒獎儀式
2025年1月,楊秀鳳更是入選了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成為如皋第21位獲此殊榮的市民。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重大典型“愛心郵路”上的鄉郵員群體、中國傑出青年志願者趙小亭,到八年洗碗替子還債的叢慧玉、不顧天寒地凍蹚水救人的老黨員石秀峰,再到如今陪伴癱瘓丈夫四十余載的信義妻子楊秀鳳,如皋好人群像恰似雉水大地上的顆顆明星,恒久閃耀,璀璨動人。
歷史積澱的城市基因
作為江海平原城市文化的發源地,如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淳樸善良、吃苦耐勞、踏踏實實、知難而上的群體性格,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這種性格,不僅塑造了如皋人的精神世界,也成了“好人文化”得以生根發芽的肥沃土壤。
翻閱如皋近代歷史,沙元炳是一座讓人肅然起敬的豐碑。作為張謇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一生致力於興辦實業、教育等事業,凡有利於國計民生之事,幾乎無所不做。他捐錢建校建廠建醫院,興修水利公路,造福鄉梓。他的事跡和精神,成為如皋“好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
德壽相濟的人文內涵
如皋,作為世界長壽養生福地,其長壽文化源遠流長。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如皋戶籍人口137.57萬人,其中百歲老人超300人,遠超“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的世界長壽之鄉標準。在長壽文化的熏陶下,如皋人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更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人。
家住白蒲鎮勇敢社區的顧汝詢老人,就是這樣一位鮮活的載體,他用言行詮釋著善與長壽的關係。老人現齡106歲,每天堅持早起,練習書法,這些年鄰裡親朋都曾收到老人的書法作品。老人覺得贈墨於人,就是送福於人,是一件樂事。年輕時,顧汝詢就以善良著稱,即便自己收入微薄,但看到別人有困難,他總是慷慨解囊、不吝幫助。一生踐行善行的顧汝詢笑著説:“善是長壽的根,只有心懷善意,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善是長壽的根”,樸實的話語道出的卻是長壽文化與好人文化之間深刻的互構關係。如皋的長壽文化和好人文化,都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長壽文化關注生命的長度與品質,而好人文化則強調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兩者在文化基因上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了如皋人積極向上、善良友愛的精神面貌。
知行合一的品格風範
在如皋,好人好事層出,“凡人微光”引領“星火燎原”,平民英雄不斷涌現,道德模範傳遞榜樣力量,文明新風勁吹雉水大地。近年來,如皋涌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人、全國“四個100”最美志願者1人、“中國好人”21人、江蘇省道德模範2人、江蘇省“最美教師”1人、“江蘇省見義勇為模範”1人、“江蘇好人”38人、“江蘇省美德少年”“新時代江蘇好少年”7人、“如皋好人”387名、愛心團隊愛心大使316個。
“城市精神歸根結底是人的精神。我們將持續發掘立得住、叫得響的先進典型和身邊好人,高品質打造愛心城市館等禮遇陣地和載體,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讓‘如皋好人’在雉水大地不斷涌現,讓‘大愛如皋’成為這座城市的溫暖底色。”談及今後愛心城市建設,如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煒龍如是説。(文/圖 蔡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