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首艘深遠海綠色智慧技術試驗船“未來”號在無錫交付 “移動的海上實驗室”駛向未來
7月23日,我國首艘深遠海綠色智慧技術試驗船“未來”號在無錫命名交付。這座歷時6年科研攻關和設計製造的“移動的海上實驗室”,將為國産船舶裝備提供真實海洋測試平臺,加速推動我國船舶工業綠色智慧化轉型。
“未來”號由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及其連雲港中心建設,中船集團旗下七〇二所、六〇四院等10余家單位共同參與技術攻關和配套供貨。該船總長110.8米,滿載排水量7000噸,續航力超10000海裏。
與傳統科考船或試驗船相比,“未來”號在模組化、智慧化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全船採用模組化設計,能靈活搭載10噸級貨物及載人潛水器、無人潛水器等深海裝備,如同“海上積木”,支持不同設備快速安裝調試。
作為一項國家級重大科研裝備,“未來”號針對我國海洋科技發展的關鍵需要集成三大核心功能,是集中試、科研、保障于一體的“六邊形戰士”。
中船集團七〇二所所長、太湖實驗室執行主任葉聰介紹,“未來”號首要功能是作為國産智慧器件與系統的海上測試平臺。
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新研發的設備和技術必須經過真實海洋環境下的嚴格驗證才能投入實際應用。葉聰坦言,長期以來,許多國産設備因缺乏實船驗證機會而難以推廣應用。“未來”號投入使用後,國産甲板機械、動力設備、電力系統等都可在真實環境中得到充分驗證。“通過在這條船上進行長時間無故障運行測試,科研人員能檢驗設備在深海極端條件下的表現,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為設備的後續改進優化提供數據支持。”葉聰説,這種“邊研製、邊試驗、邊應用”的模式,將大幅縮短國産設備的成熟週期,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未來”號第二大功能是開展深海裝備關鍵技術演示驗證。該船創新設計的船體開口結構,直接連通船內與外部海洋環境,設備可從艙體內部安全布放至深海,進行真實海洋環境下的測試,測試深度可達1000—3000米。
“未來”號第三大功能是提供深遠海科學試驗作業保障。其配備了多學科、多功能實驗室和高度融合的數據中心,能夠完成深海生物、水文、地質的採樣與分析等各類海上科學實驗。“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國內外科研團隊、企業可在‘未來’號共同驗證技術、共享數據,加速深海裝備從‘實驗室’到‘大洋’的跨越。”葉聰表示。(新華日報 記者 楊頻萍 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