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治納涼點,讓法律服務“隨涼而至”
“夏天來這裡乘涼,既能解暑歇腳,還能學到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8月24日,常來“小蜜蜂驛站”的居民王阿姨道出了許多居民的真實感受。在梁溪區揚名街道清二社區,“小蜜蜂驛站”這個僅有1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是夏日裏的清涼港灣,更成為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載體。
前不久,外賣員小林在送餐時為避讓橫穿馬路的行人緊急剎車,導致後方電動車騎手張某急剎摔倒。雖未發生直接碰撞,張某卻堅持要求索賠。一籌莫展的小林留下聯繫方式後繼續送餐,下午來到“小蜜蜂驛站”歇腳時,他意外發現這裡有社區法律顧問駐點服務。小林立馬詢問起駐點律師金宇心,在仔細了解事發經過、查看行車記錄儀影像後,金律師耐心講解了“無接觸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原則,消除了小林“沒撞人也要賠錢”的顧慮。隨後,金律師與張某取得聯繫,通過釋法説理最終促成雙方的和解。這場糾紛的高效化解,正是“小蜜蜂驛站”日常工作的縮影。
作為梁溪區首家社區法治納涼點,該驛站由揚名司法所與清二社區聯合打造,通過功能嵌入模式,在提供納涼、歇腳、飲水、便捷食品等基礎服務的同時,將普法宣傳與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看到大家在這裡既能舒心休息,又能化解矛盾,就覺得所有投入都值了。”社區“法律明白人”薛華負責這個驛站的“法律服務”,這正是梁溪區將法律服務嵌入社區治理的創新實踐。
7月初,快遞員小鄭為增加收入,利用業餘時間兼職送外賣卻未告知原單位,被發現後雙方就績效獎金扣除産生糾紛。一次在驛站納涼時,小鄭向社區法律顧問求助。面對小鄭的難題,金律師再次展現了專業的調解能力。她隨即聯繫小鄭所在單位負責人,闡明相關法律規定,促成雙方調解。單位最終認可小鄭兼職未影響本職工作,同意補發扣發獎金,雙方還簽訂補充協議,明確“兼職需提前報備且不得影響主業”的約定。此後,小鄭主動完善報備手續,還帶動同事學習“合法兼職”知識。
“從鄰裡糾紛到勞動保障,從養老防詐到消費維權,群眾關心的就是我們服務的重點。”駐點兩年多的金律師介紹,驛站定期開展普法宣講、公益諮詢、糾紛調解等服務,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73件,解答法律諮詢近千人次。(江南晚報 作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