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葦海深處養鶴人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9-03 19:40:11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初秋的黎明水一樣清涼,一輪旭日剛剛探出顱頂,遼河口濕地就沸騰了起來,鷗鳴鶴舞好不熱鬧。而比這些濕地精靈更早起來的是葦蕩裏的養鶴人。

  臉色黧黑、身材瘦削的養鶴人趙仕偉拎著準備好的早餐笑瞇瞇地打開鶴捨得大門,一群剛剛睡醒的小鶴歡快地圍過來……

  這份工作,趙仕偉已經幹了二十九年。二十九年裏,他紮根基層,刻苦鑽研、兢兢業業,帶領同事成功孵化了240余只丹頂鶴,為野生動物保護,丹頂鶴繁殖、馴化、野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加圖)盤錦:葦海深處養鶴人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903110045

養鶴人趙仕偉已經養鶴二十九年 攝影 張馥鬱 潘浩

  幹一行愛一行,紮根葦海伴鶴行

  1993年,畢業于瀋陽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的21歲的趙仕偉被分配到遼河口(原雙臺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鶴站工作,成為一名人工養鶴員。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我的工作目標就是做一名合格的鳥類守護者。”秉承著這樣的信念,趙仕偉在這葦蕩深深紮下了根。最初兩年,鶴站沒有水沒有電,也沒有像樣的路,異常艱苦的環境沒讓趙仕偉打退堂鼓,但大雨連著下幾天真讓趙仕偉發愁啊,人吃的米蔬送不進來,鶴吃的魚蝦也送不進來。

  看著鶴舍裏那三隻嗷嗷待哺的丹頂鶴,趙仕偉挑著兩個水桶就出了門。雨水最深處沒到了腰,腳下的泥路被泡得泥濘不堪,但他咬著牙走了六七公里,到老鄉家裏買了糧食、泥鰍,挑上往回走,幾十公斤的擔子壓得肩頭紅腫生疼。眼看著路走了一半,腳下一滑摔倒了,糧食灑了,泥鰍順著泥水逃之夭夭。雖然趙仕偉心疼得直跺腳,累得筋疲力盡,但是沒法子,還得調頭重新進村買東西……

  一些同學、校友勸趙仕偉辭了這收入不高、受累不少的工作,但趙仕偉拒絕了。他説,這項工作總得有人幹,自己也喜歡丹頂鶴這種濕地精靈。

  辛勤投喂,為盤錦的冬天留住鶴影

  盤錦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中的一個重要停歇地,尤其是春季遷徙到盤錦濕地的鳥類,時值冬末春初,大地尚未解凍,鳥類所需的食物極其匱乏,人工投食也就成為它們補充食物的主要方式。

(加圖)盤錦:葦海深處養鶴人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9031100451

在鳥類春秋兩季遷徙期間,趙仕偉負責巡護和投食工作 攝影 張馥鬱 潘浩

  在鳥類春秋兩季遷徙期間,趙仕偉負責巡護和投食工作,並仔細觀察鳥類的生活習性、種群數量和遷徙變化,做好記錄;分析總結鳥類遷徙過程中在盤錦濕地生活的規律,並從中查找丹頂鶴在盤錦越冬的可能性。

  在觀察中趙仕偉發現,在盤錦的丹頂鶴最晚12月中旬河口封凍後才南遷,而最早的到第二年2月又遷回盤錦,這一時期是盤錦野外最缺少食物和水源的時候。那麼是不是説明丹頂鶴南遷不是因為溫度低,而是因為食物匱乏?為了驗證這一猜想,趙仕偉開始從秋季到冬季都在丹頂鶴集群地投食。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2年起,南遷到此的丹頂鶴小部分開始停留在盤錦濕地;到2018年,已有40余只丹頂鶴、6隻灰鶴、1隻白枕鶴、1隻白頭鶴在此越冬。

  刻苦鑽研,救鶴孵鶴日以繼夜

  多年來,趙仕偉刻苦鑽研,不斷探索,逐步掌握了一套救護鳥類的方法。從事救護工作二十多年,經他手中救護的國家Ⅰ級、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一百多只、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三百餘只。

(加圖)盤錦:葦海深處養鶴人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9031100452

趙仕偉已成功繁育丹頂鶴240多只 攝影 張馥鬱 潘浩

  人工飼養的丹頂鶴數量少,繁育需要人工授精、人工孵化、人工育雛。1996年,保護區人工飼養的一隻丹頂鶴産蛋,趙仕偉借鑒瀋陽動物園的經驗,開始進行丹頂鶴人工孵化。為了監測鶴卵的孵化情況,他連續30多天日夜守候。眼見毛茸茸的雛鶴破殼而出,喜悅爬上趙仕偉的心頭。

  2005年,趙仕偉摸索出丹頂鶴自然交尾與人工授精、親鳥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迄今,趙仕偉已成功繁育丹頂鶴240多只。

  保護區的鶴“人丁興旺”,但曾經朝氣蓬勃的趙仕偉卻老了,看上去比同齡人還要老十來歲。這二十幾年他的工作不分晝夜,很少回家,婚禮是在鶴站辦的,蜜月也是在鶴站度過的,一年在單位得住200多天。

  今年保護區孵化了40多只丹頂鶴,最晚一批孵化的小鶴已50多個日齡,趙仕偉從四月起就沒回過家,孵化時晝夜小心翼翼,每兩個小時進行一次晾蛋、調溫度和濕度;鶴還小時,一晚要起來巡視六七次。

  多年養鶴,趙仕偉早已對鶴的習性瞭如指掌,比如人工孵化時,他用眼皮一貼蛋殼便知溫度適宜否;聽聽鶴鳴、看看鶴羽毛就知鶴是否健康,這項工作他越做越得心應手。

  放歸自然,養鶴人放眼量風物

  養鶴二十余載,趙仕偉的眼界在不斷開闊,認識也有所改變。以前看到鶴粘著自己,他就像一個兒女繞膝的父親一樣欣慰,而如今,他儘量與鶴保持距離,為的是讓它們能夠保持野性,回歸自然。

(加圖)盤錦:葦海深處養鶴人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9031100453

趙仕偉和小鶴 攝影 張馥鬱 潘浩

  “自家圈養的鶴,如果放飛,真是不放心,最好是給他找到野生丹頂鶴做伴侶……”趙仕偉真像準備嫁姑娘的老漢。從2010年開始,他發現每到鳥類遷徙的季節,時常有離群的孤鶴飛到保護區長時間逗留,於是趙仕偉嘗試每年向野外散放幾隻成年鶴,與野生鶴組成家庭,提高在盤錦繁殖的鶴的野外種群數量。

  2015年,隨著人工飼養種群數量的增加,年輕後輩鶴和亞成體數量達到了25隻,趙仕偉又在進行新的科研項目,為在盤錦濕地建立丹頂鶴不遷徙種群打基礎。

  每天無論多忙,他上午9點、下午3點都要到馴飛場地,對人工飼養的丹頂鶴進行野化訓練。在他的努力下,已經有50隻人工飼養的丹頂鶴放飛自然。

  如今,趙仕偉看著親手救護和繁育的丹頂鶴飛翔于紅灘綠葦之上,內心無比喜悅和自豪。問他得失,這個老黨員説沒計算過,但一輩子做一件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事,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養了半輩子鶴,趙仕偉最大的理想,是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壯大到一定程度,達到生態平衡,然後再不需要養鶴人。(文 張馥鬱 潘浩)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