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博物館建館七年:鐵水奔流注入紅色血脈 鋼花飛濺透閃紅色星火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12-10 19:58:31

鞍鋼博物館建館七年:鐵水奔流注入紅色血脈 鋼花飛濺透閃紅色星火_fororder_鞍鋼1-2鞍鋼大事一目了然 攝影 胡家川

鞍鋼大事一目了然 攝影 胡家川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鞍鋼博物館有首批國家工業遺産群之一的“鞍山鋼鐵廠”,有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鞍山鋼鐵廠早期建築”,鞍鋼博物館反映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歷程和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鞍鋼的發展奮鬥之路。鞍鋼博物館七年來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逐漸走向中國一流、世界一流。在建館七週年即將到來之際,鞍鋼博物館已經成為了紅色博物館、紅色展覽館、紅色教育館。

  利用紅色資源庚續紅色血脈,利用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是鞍鋼博物館的終極目標。在鞍鋼的土地上,處處有紅色傳説,在鞍鋼博物館裏,處處有紅色光芒。博物館的第一展室,一座長36米、高8米的大型浮雕,主題為鋼鐵之魂,它是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背景,恰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畫卷。浮雕中央就是以新中國第一代著名勞動模範孟泰和“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為代表的工人群像,再現了一代又一代鞍鋼人,為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為實現共産主義的理想不斷奮鬥的輝煌歷程。

鞍鋼博物館建館七年:鐵水奔流注入紅色血脈 鋼花飛濺透閃紅色星火_fororder_鞍鋼1-3“孟泰倉庫”倣真場景攝影 胡家川

“孟泰倉庫”倣真場景 攝影 胡家川

  鞍鋼博物館館長車千里介紹,鞍鋼博物館于2013年7月9日舉行奠基儀式,2014年12月26日落成。博物館為了方便市民遊覽參觀,全部區域都劃歸在廠區外,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在展覽館七年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利用鞍鋼的紅色基因、紅色資源去講授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血脈,作為博物館的開放主題。

鞍鋼博物館建館七年:鐵水奔流注入紅色血脈 鋼花飛濺透閃紅色星火_fororder_鞍鋼1-1主題公園清新透靈 攝影 胡家川

主題公園清新透靈 攝影 胡家川

  鞍鋼被譽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從二十世紀50年代起,鞍鋼先後向祖國各地輸送鋼鐵建設人才125379人,其中僅冶金工廠就選調5萬多人。鞍鋼人也像播種機一樣,他們的足跡像一顆顆種子,撒在塞北草原、江南水鄉、西南邊陲、東北大地,形成了“凡有鋼鐵處、皆有鞍鋼人”的場面。展覽館的這一展廳,體現了鞍鋼人的博大胸懷,展現了共産黨員的高風亮節,凸現了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力與號召力。

  在展覽館的重要展廳,陳列的是“英模墻”,上面列羅了6579位鞍鋼勞模的名字。車館長介紹,鞍鋼是英雄模範輩出的地方,這也是紅色資源的源頭,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涌現出6801人次各級勞動模範,其中118人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孟泰、王崇倫、雷鋒和郭明義,他們的模範事跡和革命精神引領和激勵一代又一代鞍鋼人,鼓舞和鞭策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孟泰是新中國第一代全國著名勞動模範,是譽滿全國的鋼鐵戰線老英雄。在鞍鋼生産恢復期間,孟泰搜尋、修復器材,建立起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滿足了恢復3座高爐的需要,沒花國家一分錢。王崇倫,全國著名勞動模範,1953年,年僅26歲的王崇倫創造了“萬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零七個月的工作量,被著名作家魏巍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雷鋒、郭明義、李超……

  鋼花鐵水攢存紅色記憶,高爐低窯皆為華夏遺産,鋼鐵的煉成堆積著人類的智慧,歷史的未竟等待著未來的傳承。鞍鋼博物館將繼續凝固鞍鋼歷史,延續書寫鞍鋼輝煌。(文 張士龍 王蘭)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