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6-02 17:12:44

  在參與經濟轉型的偉大實踐中,阜新市民沐浴陽光雨露,感受越來越好的城鄉環境;在營造藍天碧水凈土的環保行動中,轉型的內涵不斷擴容,轉型升級的成果得到充分展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轉型振興,改善生態,這兩個詞彙在阜新發展建設中融匯,共同指向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

(圖)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_fororder_1

阜新城鄉環境越來越好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建設美麗家園:增添一抹新綠撫平“地球傷疤”

  2022年3月,阜新市入選全國20個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今年4月,阜新市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暨春季植樹造林啟動儀式,在草長鶯飛的彰武德力格爾草原舉行。

  針對這一“國字號”項目,阜新市以示範引領為重點,在工程管理、苗木選育、科技支撐、碳匯交易、投融資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在科爾沁沙地南緣築起一道“綠色長城”,肩負起為我國北方半乾旱地區綠化打樣的重擔。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十山九禿頭,風起黃沙飛。”彰武縣阿爾鄉鎮北甸子村深入科爾沁沙地腹地,這裡口口相傳的民謠,訴説著往日的風沙之害。據測算,6級風1.5小時就能從彰武到達瀋陽。

  當白花花的沙坨子被青草覆蓋,當荒山禿頂被綠樹掩映,阜新人民用雙手讓家鄉綠起來、富起來。2018年以來,瀋陽的大氣降塵量下降了8.6%。

  依託“三北”防護林、中央補貼試點造林、退耕還林、200萬畝經濟林、沙化草原治理、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系列重點工程,以及全力推進全市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經濟轉型以來,阜新地區累計完成人工造林840萬畝以上、治理沙化草原150萬畝以上。

  在深入開展造林綠化的同時,另一個撫平“地球傷疤”的行動從未停止。

(圖)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_fororder_2

阜新地區累計完成人工造林840萬畝以上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圖)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_fororder_5

“天然氧吧”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初夏,阜新高德矸石山公園被婉轉的鳥鳴與熱辣的舞曲喚醒,周邊居民來此休閒、健身,呼吸“天然氧吧”製造出品的清新空氣。

  高德矸石山,曾是阜新煤礦的排矸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自燃,矸石山通體被燒成褚紅色,遠遠看去如同火焰山。太平區高德社區和水泉鎮高德營子村3000余戶居民就住在“火焰山”腳下,最近的房子離矸石山只有50多米。從2013年開始,阜新市啟動高德矸石山治理工程,通過土地平整、客土、綠化,栽下5萬餘株旱快柳、刺槐、火炬樹,播種36萬平方米紫花苜蓿和波斯菊,恢復城市綠地景觀帶0.5平方公里。

  如今,海州露天礦留下的“地球傷疤”變身國家礦山公園。尤其令人期待的是,海州露天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屆時,海州露天礦將變成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蓄能電站、風電、光伏、火電設施遍佈其間,休閒觀光區、科創區、商業區星羅棋佈。這座碩大的廢棄礦坑將變身産業高地、商業寶地和休閒勝地。

  在新邱露天礦,廢棄礦坑被建成越野賽道,進而開啟了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的恢宏建設。

  面對沉陷區佔全區總面積2/3的嚴峻現實,清河門區在開發利用上做文章,一手建設皮革、光伏等接續替代産業,一手打造邢家屯水果、三道壕韭菜等綠色食品品牌,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做新時代“愚公”,全面開展礦山綜合治理,讓過去的“看不見”發展到現在的“看不夠”,使之成為阜新生態建設成就的最好詮釋。

  改善生態:打造藍天、碧水、凈土

  當下的阜新,曾經的“灰”“黑”色調被天藍水碧所取代。

  近年來,在“生態立市”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把生態文明建設視為經濟轉型的第一立足點、第一增長點、第一競爭點,當作壓倒一切的第一要務、第一工程、第一民生,全情投入加油幹。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青山保衛戰,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數據顯示,2021年,阜新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11天,同比增加15天;全市8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展順利,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為100%。全市的大氣、水環境品質不斷刷新歷史最佳,遼西北生態屏障更加穩固。

(圖)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_fororder_3

阜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青山保衛戰,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截至2021年底,阜新市空氣品質達標率上升至85.2%,達標率逐年上升;PM2.5平均濃度為34.3微克/立方米,呈現連年下降趨勢。近十多年來,全市未發生酸性降水,全市降塵量下降至9.6噸/平方千米·月。

  全市水環境品質改善同樣交上優異成績單。原來兩條主要污染河流——細河和養息牧河水質均實現歷史性突破,結束了重度污染狀態,達到良好水質狀態。僅2021年,阜新市就完成細河流域智慧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實現了流域污染源和水環境品質的實時動態監控管理。細河治理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候選名單,柳河協同治理保護與發展入選全國第二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流域名單,翻開了阜新市水環境治理新的一頁。

(圖)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_fororder_6

阜新市水環境品質改善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2017年完成的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顯示,阜新市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總體良好,全部為優先保護類。去年以來,阜新市由生態部門牽頭,積極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推進疑似污染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全市化工園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有效防範和化解土壤污染隱患,取得顯著成效。

  在廣大農村,阜新市深入推進以垃圾、污水、畜禽糞便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治理。2017年以來,全市積極申請中央專項資金,在19個行政村建設了51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100多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到2021年末,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完成比例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6%,主要農作物農藥使用量減少1.08%,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46%,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94.89%,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為100%,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為100%。

  多元發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今年4月16日,遠景能源阜蒙縣平安地風電場項目首颱風機正式吊裝,標誌著這一風電項目完成重大節點目標。在阜新發展新型能源産業的進程中,這樣的喜訊頻傳。

  阜新多風,光照充足,處於全球風光資源的“黃金帶”,這成為當地發展風光産業、加快邁向低碳城市的重要資源稟賦。一方面抓好生態治理,一方面培育新型能源,阜新市在開展生態建設上多元發力、“ 風光無限”。

(圖)阜新:書寫生態建設的時代答卷_fororder_4

阜新城鄉環境越來越好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發展風電、光伏産業的進程加快,實現了由傳統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轉變。至2021年底,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達到16家,總裝機容量達236萬千瓦。

  在發展風電産業上,至2021 年末,阜新市風電並網達249.5萬千瓦,規模居全省首位。

  仰望阜新風電的新高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主要得益於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以及政府與企業的良好互動。

  2010年,阜新市成立新能源局,通過體制建設來支持風電等新能源産業發展,隨之而來的,是資金、政策的涌入及相關工作的快速推進。目前,阜新市轄區內測風點密集,為全市風電産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加快發展風電産業的同時,全市光伏産業快速起步。

    2019年,國家能源局宣佈新能源進入平價時代後,阜新市積極向省爭取新能源指標,當年即爭取到50萬千瓦平價光伏發電指標。

  近年來,阜新市的平價光伏發電項目充分整合廢棄礦山、採煤沉陷區、矸石山等閒置土地資源,採取“光伏+ 農業”“光伏+土地治理”等複合模式,探索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的生態修復新路。

  就在新邱區的露天礦坑裏,去年7月17日、7月18日,草莓音樂節成功舉辦。獨一無二的礦坑音樂感受引發樂迷追捧。門票被一搶而光,收入達1100萬元,還直接帶動住宿、餐飲等行業收入近5000萬元。網絡點擊量兩天超過2100萬次。

  草莓音樂節的大獲成功,讓阜新一夜之間找回昔日的榮光。而一系列節慶賽事活動依託礦山資源舉辦,也帶來啟示:看似廢棄的資源,同樣可以成為城市發展的強大推力;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完全可實現有機統一;推進資源多元再造是資源型城市在新時代活力迸發的高效方式。

  清潔取暖在阜新農村逐漸成為時髦的取暖方式。去年冬天,阜蒙縣東梁鎮吐呼嚕村村民張久利扒掉了煤爐,安上“光熱+綠電”清潔取暖系統,過了一個愜意的暖冬。

  “十四五”時期,阜新市將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鎖定“雙碳”目標,探索新能源主導降碳、生態輔助匯碳的碳中和實踐路徑,構建具有阜新特色的“低碳城市”發展模式。改善生態環境是始終的課題,必將在創建“兩個示範市”的新征程上開啟新紀元,使綠色成為阜新高品質轉型、全方位振興的最亮麗底色。(文 袁媛)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