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文物文獻 大連這座博物館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
來源:北國  |  2022-06-15 09:21:05

  明清時期的陶瓷脈枕、銅制噴藥筒和串鈴、數百年前的藏醫外科手術器材……一座古樸素雅、藏品豐富的中醫藥博物館藏在大連高新區小巷深處,該館集收藏、展覽、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由大連市民楊學軍籌資建立。

蒐集文物文獻,大連這座博物館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

  中國中醫藥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代表,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傳播中國中醫藥文化,大連市民楊學軍籌資建立了這家中醫藥博物館,現有有品質的器具、藥具、繪圖、匾額等實物藏品千余件(套),以及大量古籍醫書和手寫處方。同仁堂、達仁堂、同濟堂、一品堂等百年老字號的木刻板藥目,古籍文獻《黃帝內經》《傷寒論》,清代名醫手寫處方……在這裡都可以見到。博物館內有兩幅楊學軍競拍得來的清代畫卷,一幅是《中醫整骨圖》,長5.3米、寬23釐米,由37組彩圖組成,每組圖有二三人,描繪整骨技法的形態。另一幅是手繪《人體解剖圖》,5米多長,淡墨繪成,文字標注詳細。這兩幅圖既是醫學資料,又是藝術佳品,在國內並不多見。

  該館創建人楊學軍祖輩世代行醫,他從小便對中醫藥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對傳播中醫藥文化也有了深深的情結。他一邊創業成立了華俄高新科技(大連)有限公司,一邊著手創建博物館。歷經3年籌備、蒐集、整理,2021年中醫藥博物館終於建成開放。

蒐集文物文獻,大連這座博物館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

  該中醫藥博物館集收藏、展覽、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分上、下兩層展廳。一層為大連中醫記憶、中藥學(分民族醫藥、本草學發展、方劑學發展、炮製學發展)、外科學發展、養生學發展、抗疫史展、古代中醫器具展等展區。二層為中醫古籍文獻整理區,設有中醫藥文化教育空間。館內有器具、藥具、繪圖、匾額等實物藏品1800余件(套),還藏有大量古籍醫書和手寫處方。

  玻璃櫥窗內,《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傷寒論》等古籍無聲地講述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象牙制桿的藥戥子、明清時期的陶瓷脈枕、銅制噴藥筒和串鈴、數百年前的藏醫外科手術器材等器具凝結著前人治病救人的智慧;同仁堂、一品堂等百年老字號的木刻板藥目以及大連中醫館和藥鋪的舊影喚起人們消失的記憶。文物珍貴、圖文並茂,在這樣一座博物館裏,中醫藥文化真正“鮮活”起來。

蒐集文物文獻,大連這座博物館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

  此外,博物館還設立了中醫抗疫簡史展區,對中國歷史上至少352次重大瘟疫中,中醫藥做出的巨大貢獻進行了介紹。大連記憶展區對近百年來大連中醫館和藥鋪的發展進行了梳理,消失的老字號又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目前,這家中醫藥博物館成為大連社區大學特色教育基地,也是大連市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中醫藥傳承文化兒童共享中心。今後,該館將定期面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普及中醫藥歷史文化。

  (記者 王榮琦)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