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深入踐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理念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來源:瀋陽日報  |  2022-06-21 14:27:55

  踐行“兩鄰”理念是社會治理體系的深層變革,是堅持人民至上的時代實踐,是推動作風轉變的現實要求。自2021年12月瀋陽市“兩鄰”委第一次會議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兩鄰”理念的核心要義,認真落實黨中央部署及遼寧省委、瀋陽市委要求,全面實施黨建聚鄰、服務暖鄰、科技安鄰、社會助鄰、和諧睦鄰、文化親鄰“六大工程”,著力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打造社區有顏值有溫暖有內涵、群眾有尊嚴有認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園。

  頂層設計持續優化 搭建“兩鄰”基層治理四梁八柱

  圍繞打造全國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的總目標,在《深入踐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理念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專項行動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強化要素供給,為“兩鄰”基層治理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支撐。著眼于抓根本、把方向,制定了以《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為主方案,以《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方案》《瀋陽市街道黨工委工作規則》為配套的“1+2”制度體系,並對《實施方案》《行動方案》進行任務分解,分別確定了89項和77項工作任務,明確了51家市直部門和13個區縣(市)的工作責任,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推進落實。起草完成《瀋陽市社區建設促進條例》,6月底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10月底前出臺,此條例將填補瀋陽市城鄉社區層面立法工作空白,切實為社區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同時,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制定小區治理工作導則、“12345+N+1”工作運行體系(1是黨建一條主線,2是踐行“兩鄰”理念,3是建強三支隊伍,4是深化“四零”建設,5是做實“五大民生品牌”,N是打造多元場景,1是健全工作機制),以及“同網共治”工作機制等8個實施細則和小區工作事項準入清單,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了小區治理的工作架構、運行體系、重點任務、工作標準、保障措施等,既便於對照操作、逐項落實,又可以結合實際、探索創新。

  將疫情防控中的點長制、專班制工作模式,轉化為“三長五員”實名制專班管理模式,即:小區點長、應急點長、榮譽點長和物業管理員、卡口值守員、醫療防疫巡查員、社區警務巡查員、街道專管員,全市6588個小區全面實現一個小區、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目前,全市已有6500余名社區工作者擔任小區點長,1.1萬餘名市、區下沉幹部擔任應急點長,會同每個小區裏的老黨員、老勞模等榮譽點長及專班其他成員傾情服務群眾,真正把黨建引領貫穿小區治理全過程。專班組建以來,市、區兩級組織、民政等部門,累計開展視頻培訓23次、3.5萬餘人次,並從組織、政法、房産等部門抽調110人,組成55個督導組,進行了實地督促指導。皇姑區三台子街道千山小區精心打造了“睦鄰E家——黨群服務站”,依託“三長五員”工作專班,構建居民黨支部、樓棟長、單元長、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整合黨建、綜治等“一張網”推進同網共治,設立“四零”戶外工作室,推進10項“全市通辦”事項進小區,提供跑腿代辦、糾紛調處、綠植養護、水電維修、技能培訓等便民服務,實現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

  樹立強基導向 打通“兩鄰”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

  本著黨組織向一線覆蓋、幹部向一線下沉、資源向一線集聚、政策向一線傾斜原則,強化小區在“兩鄰”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地位,按照以小區保社區、以社區保城區、以城區保城市的工作思路,全面強化和提升小區治理能力和水準,做到每個小區有人管、管到位、管得有條有理。

  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小區治理難問題,全面推進散體樓標準化圍合、無物業小區引進物業工作。從4月底開始,市區兩級上下聯動、晝夜兼程、持續奮戰,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全市679個散體樓圍合園區的封閉,落實1471個無物業小區的管理主體,6588個小區全部實現“有人管”,有力提升了瀋陽市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多圍合小區如今成了花園小區、智慧小區,房價每平方米上漲了近千元,居民連連點讚。

  配齊配強基層治理工作力量,6月底前,新招錄4000名社區工作者,全部到位後全市社區工作者總數將達到15300余人,從而實現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20人,提前達到並超過民政部關於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工作要求。向全市955個社區全覆蓋派駐第一書記、副書記(挂職),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所屬黨支部、黨員幹部“三級包保”實名制工作體系。充分激勵、關愛社區工作者,推出10條硬招實招,6月15日前,全市社區工作者按照人均500元/月的標準全部上調了薪酬。同時,為每個社區預核2—3個事業編,進一步打通社區工作者——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員的職業發展路徑。在這次社區工作者招錄時,4000個崗位報考人數近10萬人,彰顯了強烈的職業吸引力,為“兩鄰”基層治理提供了有生力量。

  著眼于推動小區治理“有陣地”,按照不少於30平方米的標準,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方式,在每個小區建設集“黨建+養老+醫療+教育+就業+治安”為一體的黨群服務站,並實現有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有民生品牌下沉力量和工作機制、有必要的防疫物資等“十有”標準,成為居民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點。

  全面推動“六大工程”建設 “兩鄰”基層治理取得新突破

  深入實施黨建聚鄰、服務暖鄰、科技安鄰、社會助鄰、和諧睦鄰、文化親鄰“六大工程”,舒心怡人、生態智慧、文明和諧、開放包容、蓬勃向上的社區形象逐步顯現。

  黨建引領更加有力 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進小區、進樓院。強化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項事務的政治引領,由社區黨組織主持社區發展規劃制定、重大事務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推動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100%覆蓋,全面推開紅色物業,依託“三長五員”工作專班黨支部引領全市物業企業有效融入小區治理,實現黨組織100%全覆蓋。沈北新區道義街道匯置尚郡小區積極打造紅色物業,實行物業公司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小區網格員+物業網格員”聯合工作機制,將物業管理融入民生服務、平安建設、應急處置等工作,形成以網格黨支部為核心、物業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小區網格治理機制,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

  便民服務更加直接 推進水、電、氣、暖、應急、執法、信訪等專業化力量下沉網格,零距離服務群眾。通過“直播帶崗”、組建“就業幫幫團”,以網格為載體開展入戶走訪,根據需求提供崗位。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幫扶3600余名生活遇到困難的群眾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鐵西區工人新村街道工人新村三期小區積極收集就業崗位及居民就業需求,以線下就業信息公示和線上“直播帶崗”相結合的方式,讓居民在“家門口”舒心就業。探索建立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站,為2.8萬餘名行動不便老人簽訂家庭醫生,並組織中醫藥“大篷車”進社區、“知名專家到身邊”等活動,提高居民在“家門口”就醫的獲得感。

  數字賦能更加有效 社區治理信息化平臺紮實推進,將社區居民信息逐層裝入網格、樓宇、單元、戶,繪製完成覆蓋2482個城鄉社區、60余萬棟樓宇、430余萬戶的“電子裝戶圖”。深入推進“全市通辦”,全市955個城市社區工作辦理時限平均壓縮75%。市民訴求服務“接訴即辦”平臺在沈河區試點運行。開設瀋陽市“教育慧鄰”雲課堂,免費提供生活技能、書法繪畫、形體健身等10余門課程,4月份上線至今,累計點擊人數4.8萬人次。

  “五社”聯動更加有力 加強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聯動,在全市開展“守護夕陽、溫情探訪”專項行動,組織志願服務團隊對困難、留守、獨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體定期進行探訪,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溫暖與關愛。瀋陽市總工會動員全市勞動模範、工人志願者和工會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組建勞模志願者團隊100余支,參與疫情防控2萬餘人次,並開設“雲端暖鄰”午課堂,為居民提供職工文化、體育、健康、心理等線上服務。

  自治體系更加完善 建立居民公約“紅黑榜”制度,建設“居民評理説事點”2600余個,培育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協商組織3000余個,召開協商會議1.4萬餘場次,休閒亭設置、社區食堂建設、車位規劃、下水疏通維修等4800余個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社區協商形式得到妥善解決。和平區南湖街道安檢法小區按照“您有所需、我有所應”原則,針對小區老年人較多的實際,依託社區大食堂為小區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安裝煙感預警、智慧燃氣表、溫馨電子外出提示器、120電話一鍵通等智慧設備,提供應急救援服務,小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社區文化更加濃厚 注重以優秀文化涵養人、感召人、教育人,將“兩鄰”基層治理與英雄城市塑造、勞模精神傳承有機結合,融洽鄰裡親情、弘揚時代新風。疫情防控期間,封控區、管控區居民書寫的一封封“瀋陽家書”,傳遞了鄰裡間隔空鼓勁、互相支持的守望之情,體現了瀋陽人保護自己、保衛城市的堅定決心。

  基層社會更加穩定 大力推進“四零”建設,全市信訪系統建立初訪化解、領導包案、公示接訪、上門走訪、多級調處、紀委聯動等閉環工作機制,高品質推進信訪矛盾及時就地解決,目前“零上訪”社區(村)建成率達83%。應急管理系統健全完善事故防控、風險隱患處置、管理對象督導檢查等工作機制,建立安全風險隱患電子清單,做到風險清底、隱患清零,目前“零事故”社區(村)建成率達94%。公安系統加強盜搶騙、黃賭毒、電詐案件的合作執法和專項整治,形成了“大案有人管、小案有人查、事事有人問”的局面,年初以來,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三年均值分別下降42.6%和18.3%,“零案件”社區(村)建設率達75%。民政、衛健、農業農村等部門嚴格落實區域協查、網格排查、自主報備等管理措施,以及小區閉環管理、信息登記、日常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等防疫措施,有效提升社區(村)疫情防控實戰能力,“零疫情”社區(村)建設率達100%。

  同時,著眼于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瀋陽市在城市指引路牌、藍牌地址、樓棟總平面圖等各類標識牌上,充分體現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範化、精細化、專業化,到今年底前,推動街路牌、樓門牌設置科學有序、規範標準,居民區內部地名標識指示清晰、指引準確,為居民提供標準、規範、便捷的地名導向服務。(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梁馨月/文)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