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顆粒歸倉
①收割機開足馬力,抓農時,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②李勝軍開著農用車細心地翻曬稻穀。
③宋興強用手試探新收上來的稻穀水分含量。
④在糧米加工廠內,大型鏟車來回運送待加工的稻穀。
⑤堆積如山的稻穀讓宋興強心裏有了底氣。
⑥農民在青堆鎮淑玲糧米加工廠加工糧米。
⑦工人在自動化糧米加工流水線上忙個不停。
⑧李勝軍用新添的自動糧米封裝機器包裝新米。
⑨收割機穿梭在金燦燦的稻田裏。
秋季即將過去,大連市各地秋收工作進入尾聲,收儲工作正有序展開。
進入立冬節氣,作為大連地區的稻米“糧倉”——莊河水稻正進入秋收搶收期。
在莊河青堆鎮沙嶺農場,種糧大戶李勝軍借著強農惠農富農國家政策的支持,已經實現了水稻種植的全面機械化、智慧化。他把今年承包的水稻田擴大到800余畝,種植的都是優質鹽鹼地水稻,在大型收割機的轟鳴聲中搶抓農時,確保糧食顆粒歸倉。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和新糧種推廣,往日遭人嫌棄的鹽鹼地,如今已經被開發培育成享譽國內外的鹽鹼地良種大米。科學種植讓生産能力也不斷提高,農民鼓足了“米袋子”。
隨著機械化推廣,糧米加工也進入智慧化時代。在青堆鎮淑玲糧米加工廠內,金燦燦的稻穀堆積如山,前來加工糧米的農民絡繹不絕,糧米加工收儲工作進入繁忙期。廠長宋興強對今年的收成早有預判,早早就把廠裏的設備進行了智慧化升級,完善了糧米加工一條龍生産線。
老百姓居家過日子,最關心的就是“米袋子”。隨著政府出臺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産的政策舉措,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文/圖 記者 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