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年來,瀋陽市錨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總目標,全力打造“外事+”“國際沈”的升級版,持續叫響“你好,瀋陽”全球推介品牌,不斷提高涉外公共服務水準,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
10月14日起,中共瀋陽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市委宣傳部聯合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推出“外國人家在瀋陽”系列報道,從宜居、宜業、宜商、宜學等不同角度展示外國人在瀋陽學習、工作、經商和生活的舒適度、便利度,凸顯外籍人士在沈生活的富足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本期“外國人家在瀋陽”系列報道的嘉賓,是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外籍教師、視覺藝術家,來自美國的內森·查爾茲。
騎著鳳凰牌自行車穿行于街頭巷尾,不用導航就能找到目的地;喜歡擼串、啃雞架……在瀋陽生活了8年,內森·查爾茲幾乎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本地人,他甚至很喜歡大家親切地稱他為“老內”。
內森來自美國。2016年,想著趁年輕去世界闖蕩一番尋找發展機遇的他,因為一封應聘郵件而來到中國瀋陽——一個他沒聽過的地方。
“瀋陽是我來到中國的第一個城市。來到這裡後,我發現人們的生活舒適度很高,收入支出比較合理,基礎設施建設比較齊全,城市規模、發展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瀋陽人很容易流露真情實感,很善良很樂觀,我妻子就是瀋陽人……”談起在瀋陽的生活感受,內森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相信很多來過瀋陽的外國人都會産生這樣的共識。説真的,現在的我更喜歡在瀋陽的生活。”
內森在課堂上 攝影 黃非
2022年,內森成功應聘到東北大學,成為外國語學院的一名外籍教師。課堂上的他幽默、風趣,常常逗得學生捧腹大笑。
內森教學生們去理解經典文學作品和戲劇,帶他們感受英語語言和辯論的魅力。他説:“希望通過我的課程讓學生們學會獨立思考,在閱讀中更好地理解英語,在中美文化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
尤其讓他高興的是,他指導的三名學生前不久在跨文化交際比賽中獲得了省賽特等獎,並在全國決賽中拿到了國賽二等獎的優異成績。談及此,內森很是驕傲。
內森與學生們一起在課間討論 攝影 黃非
東北大學為內森的個人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舞臺。“我正努力拓寬自己的學術道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影響力,在這方面,學校為我提供了很多幫助,還推薦我去其他學校做客座教授或作為受邀教師去講課。”內森説道。
內森進行藝術創作 受訪者本人供圖
除了教師的職業身份,內森還是一名視覺藝術家。每週他都會花14個小時至16個小時在工作室裏創作,瀋陽的生活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城市街景、建築物都成了他的創作題材。
“瀋陽是個發展速度很快的城市,這裡不斷有新的建築拔地而起,特別是一些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建築,這正是我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所需要的。”內森補充道:“瀋陽還經常舉辦區域性文化活動,比如音樂節、藝術周等,藝術氛圍相當不錯。”
在瀋陽生活得越久,內森越是依戀這座城市,“旅行可以去任何地方,但工作定居我一定選瀋陽。”如今,他在瀋陽收穫了事業、家庭,他覺得:“瀋陽就是我家,我希望能一直留在這裡。”(文 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