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潮涌千帆競 發展勢如虹
來源:人民日報  |  2025-03-03 09:49:40

遼寧大連:潮涌千帆競 發展勢如虹

  黃海之濱、渤海之畔,遼寧省大連市錨定“建成産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的“兩先區”目標,力爭上游、實幹篤行,城市建設在數字浪潮中鍛造升級,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在1.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幹字當頭、奮發有為,大連正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砥礪前行。

  大連市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全力推動傳統優勢産業向智而躍,敢闖敢幹、做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佈局、競逐未來産業,描繪現代化産業體系新圖景。2024年,大連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9%……一系列數據跑出“上揚曲線”,高品質發展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大連市錨定“兩先區”目標,聚焦“六個建設”任務,精準落實加快“兩先區”高品質發展提升清單,堅決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加快推動大連“兩先區”高品質發展提質升級,在推動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上走在前、作表率。

  向實深耕 向新催發

  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刀鋒到處,船用曲軸0.01毫米的加工精度分毫不差,集控室作為生産區域的“智慧大腦”讓産能提升至少10%。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大連重工裝備集團下屬的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已躋身世界超大型船用曲軸製造行業前列。2024年,該公司出産大型曲軸近200支,更研製、生産出世界首支、全球最大2.4萬標箱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用曲軸,為我國造船業高品質發展取得重要技術突破。

  從船臺到船塢,機聲隆隆,巨輪齊列。2024年,恒力重工開工30艘船,由恒力重工自主生産的第一台發動機成功交付,實現了在船舶動力領域自主生産的重大突破。該發動機是行業第一批符合最新環保標準的先進産品,符合我國船舶製造業綠色轉型以及國際船舶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要求。

  造船業是大連的傳統優勢産業,也是大連深耕細作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如今,大連傳統優勢産業新動能全面激發。2024年,全市産業發展加速邁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全年新開工項目946個、增長12%,實體經濟品質效益全面提升;大盤綠色石化集群、沈大工業母機集群獲評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智改數轉網聯”加快推進,工業技改投資增長70%以上,大連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及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雙試點”城市。

  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在電網調峰、可再生能源並網、智慧微電網等領域,實施近40項全釩液流電池工程項目,佔釩電池全球市場的60%,電解液材料銷售佔全球市場的90%。産業千帆競,發展勢如虹。2024年,大連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14%。新能源産業加快發展,國內首臺氫燃料電池軌道機車成功交付,綠色氫基能源形成完整産業鏈,“沈大氫能高速走廊”建設加快推進。大連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納入國家重大項目。

  大連市堅持工業立市、産業強市,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聚焦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紮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勇攀高峰、執著求索,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推動産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加快石化、船舶、汽車、機床、軌道交通、軸承等優勢産業提質升級。

  奮楫爭先、逐浪前行,大連市著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前瞻佈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製造等未來産業,打造一批高成長性的新産業新賽道。加快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提質升級,壯大“1+4”産業規模。圍繞氫基能源中心建設,發展清潔能源、氫能、儲能等新能源産業,推動新能源産業全鏈條發展。

  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主線,大連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批高精尖人才加速集聚,一批高能級平臺加快建設,高水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企業創新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事業邁出新步伐、實現新躍升。

  平臺建設再提速,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2024年10月15日,大連英歌石科學城開城,開啟大連科技創新新篇章。英歌石科學城創新實行“管委會+公司”治理模式,大連市科技創新、人才引育、新興産業等方面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英歌石科學城試點。英歌石科學城還集結大連優勢科技創新資源,大連先進光源大型科學設施、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遼寧黃海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大連淩水灣實驗室等一大批高能級科創平臺匯聚於此,首批200多個細分領域實驗室(科研團隊)、1000余名科研人才確定入駐。

  英歌石科學城是大連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連積極推動創新能力與體系建設,佈局建設戰略性創新平臺,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創新平臺梯次培育清單。

  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大連實施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庫,成立工作專班,對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積極對接創新資源和金融資源。2024年,大連新增雛鷹企業、瞪羚企業超300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5300家。

  聚焦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大連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製造、潔凈能源、海洋經濟等重點産業領域,組織産業鏈科技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臍帶塔應用於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發射移動平臺;遼寧省首顆衛星——大連理工大學研發的大連1號—連理衛星成功發射;通用技術集團大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2家單位分別牽頭組建遼寧省高端車銑複合機床創新聯合體、遼寧省先進儲能和綠色氫能創新聯合體;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10家單位組建大連市軌道交通裝備産學研聯盟;以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為龍頭組成的高鐵軸承技術攻關創新聯合體,攻克多項關鍵技術。

  從實驗室到生産線,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催生新産業、推動産業深度轉型的升級之路。

  2024年,大連化物所與恒力石化合作的乙撐胺綠色生産工業裝置正式投産,拉動投資達5億元,預計新增年産值10億元。大連理工大學鼓勵“技術股+現金股”助推科技成果産業化,在大連成立4家學科性公司。大連聯創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連科薈”落地,聯動全國科技資源,提高成果轉化與技術交易服務能力……

  大連聚焦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出政策、強中試、優服務,不斷健全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打通轉化鏈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質增速。目前,全市市級及以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36家,市級及以上中試基地達28家。2024年,大連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8.7%。(數據來源: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

編輯:王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