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錦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增速居全省第三。亮眼的數據背後,一場以新質生産力為引擎、以創新驅動為內核的産業變革正蓬勃展開。
透過遼寧宏拓、錦州錦恒等企業的生動實踐,可以窺見這座老工業城市向“新”而生的轉型密碼。
生産車間 供圖 錦州市委宣傳部
創新引擎,讓“製造”邁向“智造”
在遼寧宏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新型連續結晶設備精準控溫控流,國際領先的鉬粉産線高效運轉,智慧化管理系統讓物料運輸時間縮短30%……這家專注于鉬系列産品的“隱形冠軍”企業,用創新勾勒出傳統産業升級的清晰軌跡。
“設備升級不是簡單的‘換機器’,而是對生産全鏈條的重構。”公司總經理唐玉奇説。企業通過引入連續結晶技術,鉬酸銨純度從98%提升至99.5%,産量同比激增40%;企業與高校共建的研發中心,正加速推進納米鉬材料的産業化應用。這種“技術迭代+管理革新”的雙重驅動,讓傳統冶金産業煥發出科技光芒。
龍頭引領,新質生産力發揮“磁場效應”
作為汽車安全系統領域的“單打冠軍”,錦州錦恒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成績單堪稱驚艷,氣囊産量98萬套、産值8.8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68%和116%。這份亮眼表現,源於企業對新質生産力的精準卡位。
行政總監邴玉峰介紹,企業一方面以35個國內車廠新項目為支撐,構建“市場需求—研發創新—産能釋放”的閉環;另一方面在技術深水區發力,自適應遠端氣囊、全包裹安全氣囊等突破性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使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主動。這種“市場開拓與技術攻堅”的雙輪驅動,展現出龍頭企業的引領力——當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單個企業的突破便形成了帶動産業升級的“磁場效應”。
政策賦能,構築産業升級“生態系統”
企業的“單打獨鬥”,離不開政府的“保駕護航”。錦州市工信局推行的“21152”工業倍增計劃,正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從銀企對接解決融資難,到校企合作打通人才鏈,再到“一企一策”破解要素瓶頸,一系列組合拳構建起産業升級的生態系統。
一季度三大主導産業中,裝備製造産值增長52%、冶金新材料增長5.3%、石油化工增長2.1%,呈現出“傳統産業穩底盤、新興産業挑大梁”的良好格局。錦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就是要當好企業創新的“鋪路石”、産業升級的“催化劑”。這種“政策精準滴灌+要素高效配置”模式,讓工業在複雜環境中穩住了基本盤、培育了新動能。
錦州工業經濟的“開門紅”只是序章,隨著新質生産力的持續賦能、産業生態的不斷完善,這座老工業城市正以“智造”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高品質發展的畫卷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文 金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