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桑女士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接受了全甲狀腺切除手術及碘131治療,後又被診斷為“氣管腫物”,並行纖維支氣管鏡下氣管內腫物切除。但隨後的時間裏,桑女士的症狀迅速惡化,她輾轉多家醫院求治,均因“腫瘤範圍廣、手術風險極高、凶多吉少”被婉拒。懷著最後希望,桑女士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醫大一院”)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主任王琰教授團隊成員、國家癌症中心派駐專家殷玉林教授接診後,認真了解既往診療史並閱讀相關就診資料,判斷患者病情極其危重復雜,立即與科主任王琰進行會診。面對複雜的病情和患者四處求醫無果的現狀,王琰決定將患者收治入院。
為制定最優方案,王琰迅速組織聯合腫瘤內科、麻醉科、放射治療科、放射科、核醫學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科室展開院內MDT會診,經認真進行分析討論後認為:該患者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復發,間變成為鱗癌,並多臟器受累;放、化療對該類患者效果不佳,可以嘗試靶向治療,但預計生存期僅為3-6個月;且該病例位置特殊、體積巨大,應給予綜合治療;患者求生慾望強烈,積極要求手術,但腫瘤與諸多毗鄰結構粘連浸潤,患者隨時可能窒息或需緊急氣管切開,風險巨大,加之既往頸部手術史導致的嚴重粘連,解剖結構紊亂,術中還需保護頸動脈等重要結構,手術面臨極高的技術挑戰。
患者術前CT提示腫物廣泛侵襲(箭頭示) 供圖 中國醫大一院
面對諸多困境,為最大限度使患者受益,團隊最終決定:“目前尚有手術機會,手術是患者唯一的生機,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迎難而上!”
手術當日,在手術室、麻醉科等多學科團隊嚴密配合下,一場高難度的頭頸腫瘤切除“戰役”打響。手術團隊憑藉精湛技藝與默契配合,猶如“抽絲剝繭”,精確切除了受累的喉體、右側咽旁間隙組織,並在第7環水準斜向後上切斷氣管,同時切除部分食管前壁肌層及受侵胸膜頂。隨後,手術迎來最驚心動魄的時刻:腫瘤根部完全包繞頸總動脈,剝離稍有不慎即可能導致動脈破裂而致命!手術團隊憑藉超強定力與爐火純青的技術,精准將腫瘤與動脈管壁剝離,並成功保持了頸動脈管壁完整和管腔通暢。緊接著,團隊按術前預案,上提胸段氣管完成造瘺,一次性解決了巨大組織缺損與氣道重建的兩大難題,最終成功實現根治性切除與自體氣道修復。這場持續6小時的“生命保衛戰”,團隊在每一步操作和決策上都展現出了高超的專業水準。
桑女士術後恢復順利,僅7天即恢復飲食與活動,10天康復出院。她動情地説:“我以為人生即將走到盡頭,是醫大一院耳鼻咽喉科給了我重生的機會!真的萬分感謝你們!”(文 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