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位於大連市普蘭店區鐵西街道快馬廠社區的千畝陸地櫻桃迎來豐收季。果園裏,果農忙著採摘櫻桃;包裝基地內,村民們圍坐在操作臺前,將剛採摘的櫻桃依果徑、色澤分級,打包裝盒發貨。
“我這個櫻桃園主要種植佳紅、沙蜜豆、俄八、紅燈等十余個品種。得益於北緯39度特有的小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長週期長,造就了櫻桃色澤紅艷、皮薄汁多和口感甜美的品質。”櫻緣農場負責人董海濤介紹。
作為社區“兩委”成員,董海濤也心繫轄區居民,從年初的剪枝、除草、殺蟲、施肥、澆水等到大櫻桃的採摘,每天都需要雇用幾十名村民,解決了周邊很大一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而且在他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開始陸地大櫻桃的種植。空余時間,董海濤會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指導村民學會合理剪枝、拉枝、壓枝,促進大櫻桃收益增加村民收入。
自2017年起,快馬廠社區因地制宜,幫助村民有序流轉土地,讓櫻桃種植成為社區居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此外,社區還通過搭建防霜棚、鋪設防雹網、推廣自製有機肥等技術措施,打造鐵西街道的標準化陸地櫻桃基地。如今,快馬廠社區陸地櫻桃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200余畝,櫻桃年産量在100萬斤左右,産值可達1000余萬元,櫻桃産業已成為快馬廠社區特色果品經濟的“新引擎”,村裏不少人都來園子裏上班,在家門口成了“上班族”,實現以“小櫻桃”撬動“大産業”。
目前,鐵西街道發展陸地大櫻桃2440多畝、設施大櫻桃棚96座210多畝。鐵西街道近年不斷致力於打造“一村一品”,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黃瓜、聖女果、大櫻桃、大蔥等産業,不斷推動特色農業做特做精、做大做強,走出特色化、精品化、規模化發展新路子。下一步,鐵西街道將進一步圍繞特色農業做文章,做大做強大櫻桃産業,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文 楊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