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市蘇家屯區文化路小學介紹了學校圍繞“雙模”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踐經驗。“雙模課堂”又稱“雙模聯動教學法”,是應用於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雙模是“模式”與“模組”的簡稱。模組是基本單位,模組的不同組合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模式的構成又依託模組,即“模組”組成“模式”,“模式”由“模組構成”,故稱“雙模”。
學校精心組織骨幹教師開展“雙模課堂”實施要求的學習活動。通過集中培訓,深入解讀“雙模課堂”的教學基本模式“導、思、議、展、遷、評”以及對應的六個模組。培訓過程中設置互動答疑環節,確保骨幹教師對此理唸有清晰的理解與接納。綜合考量各年級、各學科特點,審慎確立實驗班級,為後續實驗工作奠定基礎。同時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針對“雙模課堂”的實施內容展開深入研討,培育新的教學增長點,促進教師整體課堂水準提升。
學校以研討課為主要形式,推動教師對“雙模課堂”培訓內容的理解與實際操作。每次研討課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或模組技術,如“引導模組的有效性”“展示模組的組織形式”等。首先由核心組成員推出引路課,展示對特定主題或模組技術的理解與應用。在引路課結束後,留出一週左右的消化期,讓其他教師有時間思考、總結,將所學融入自身教學實踐。
最後每位實驗教師進行一節研討課,從最初對“雙模課堂”的模倣,逐漸過渡到內化吸收。每次研討課結束後,圍繞既定主題及時組織評課活動,鼓勵教師從不同角度發表意見,既肯定優點,也指出不足,為授課教師提供多維度的改進建議。
評審階段,學校成立由學校領導、學骨幹教師組成的評審小組,組織開展課堂定標驗標活動。評審小組深入各個實驗班級,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細緻的檢查指導。依據“雙模課堂”的標準,對教學環節、學生參與度、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估,為教師提供針對性的反饋與改進方向。(文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