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心臟”的守護者——記華能大連熱電廠電氣點檢長于航的匠人之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8-04 15:10:46

  用日復一日的堅守和鑽研守護著電廠“心臟”的穩定跳動,用執著與創新馴服電機設備硬核破解“卡脖子”難題。從業12年,華能大連熱電廠電氣點檢長于航,以“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零事故零返修”的細緻,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護航機組安穩運行。

電廠“心臟”的守護者——記華能大連熱電廠電氣點檢長于航的匠人之路_fororder_馬靜熱電1

于航日復一日守護著電廠“心臟” 供圖 華能大連熱電廠

  深耕專業知識的“求知者”

  2013年,剛剛畢業的于航懷揣著對電廠的敬畏和對機械維修的熱愛,成為華能大連熱電廠一名電氣檢修工。于航的工位總堆著翻得起卷的規程手冊,為了讓學習的每一頁知識都長出實踐的筋骨,于航每天穿梭于生産現場,畫圖紙、爬管線、摸流程,努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把每次參與的基建、大修、技改現場當成學習的機會,虛心請教,細心揣摩,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通宵達旦地琢磨,直至解決為止。這些別人看來的“笨功夫”讓于航迅速成長為電氣專業問不倒的“活流程”。

電廠“心臟”的守護者——記華能大連熱電廠電氣點檢長于航的匠人之路_fororder_馬靜熱電2

于航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 供圖 華能大連熱電廠

  2024年11月和2025年2月,華能集團生産環保部抽調于航跨區域支援呼和浩特熱電廠4號發電機及重慶珞璜電廠4號發電機搶修工作,作為發電機搶修的品質“把關人”。“品質監督不是走過場,差一點都可能埋下大隱患。”于航嚴把每一道工序關,建立了“搶修品質臺賬”,詳細記錄每個環節的檢測數據、操作人員、驗收時間,甚至將每日所有的驗收點以及每槽的線棒間隙都詳細記錄、存檔備查。支援任務結束時,檢修隊負責人在感謝信中寫道:“于航帶來的不僅是品質監督,更是一種‘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這份跨越千里的品質堅守,是一名電氣點檢長對責任最有力的詮釋。

  聆聽機械密語的“聽診者”

  當旁人只能聽見發電機震耳欲聾的轟鳴時,于航卻能俯身於轟鳴的機組旁,用聽聲辨位的絕技從中捕捉到細微的“異常心跳”。他手持聽針,將耳朵緊貼冰冷的金屬外殼,宛如經驗老到的中醫,通過聲音的節奏、頻率與音色,診斷設備內部的健康狀況。這份“聽聲辨病”的絕活,是千萬次與機械對話沉澱的智慧結晶。

電廠“心臟”的守護者——記華能大連熱電廠電氣點檢長于航的匠人之路_fororder_馬靜熱電3

于航(左)總能精準找到癥結,保障設備正常運轉 供圖 華能大連熱電廠

  2024年,電廠新建的卸船機正式投入運行,2024年3月和7月,短短4個月就發生兩次螺旋取料頭電機損壞事件,嚴重影響整個卸煤系統正常運行,如果不能及時分析出電機損壞原因,將影響整個煤炭入廠供應。為了找到“病灶”,于航從早上7點一直幹到晚上11點左右,一點一點排除,尋找“患處”。經過仔細核查後,于航提出廠家設計疑問,存在電機聯軸器與機務側連接間隙過小,未考慮電動機啟動時電動機軸向竄動的問題,經過與廠家技術人員反復溝通,決定對聯軸器尺寸重新加工。修裝完成後,螺旋取料頭電機一直穩定運行至今,為口糧順利入倉打下堅實基礎。

  延續薪火相傳的“傳聲者”

  發電機檢修不僅是技術活,更是傳承的藝術。老一輩專家將畢生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年輕一代則帶著創新思維注入新活力。在於航看來,電氣檢修不僅是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更是將知識傳授給更多人,讓匠心在傳承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電廠“心臟”的守護者——記華能大連熱電廠電氣點檢長于航的匠人之路_fororder_馬靜熱電4

于航(左二)與團隊討論問題 供圖 華能大連熱電廠

  在於航的言傳身教下,一批年輕的電氣檢修人快速成長。于航帶領班組團員青年成立5人小團隊,破解生産現場諸多“老大難”問題。他總説:“創新不在實驗室裏,而在機器旁;不在一個人腦子裏,而在一群人的手心裏。”4年時間,他們接連拿下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明專利,斬獲電力職工技術創新獎、電力企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成果獎、火電運維檢修品質管理小組活動成果獎等多項榮譽。正是這份對技術的敬畏與對職業的熱愛,讓他們在檢修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更加堅實,讓工匠精神在電力領域代代相傳。(文 牛藝橋 郭景儀)

編輯:黃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