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暑氣尚存,濕度大,微生物繁殖活躍,易引發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應急管理部主管醫師吳萌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以發熱、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手、足、臀等部位皮膚出疹為主要特徵,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少數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或心肺系統並發癥,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夏季細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瀉高發,常表現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可伴有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人群普遍易感。引起腸道傳染病的致病菌往往也可導致食源性疾病,日常最易引發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主要為水産動物及其製品;其次為肉與肉製品;還有未煮熟的豆角、有毒菌類等。
針對上述疾病,吳萌提醒市民需要防止病從口入,注意手衛生及飲食與飲水衛生,處理生熟食物的用具要分開,食物要煮熟蒸透,外出就餐要選擇有衛生許可的場所。
此外,8月份蚊子、蜱蟲等蟲媒引起的傳染病也處於高發期,國內外蚊傳疾病中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較為常見。二者均由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叮咬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通過日常接觸或呼吸道傳染。瀋陽市目前無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病例輸入和本地病例報告。市民若前往廣東等省份或東南亞等境外疫情高發地區工作或旅行時,要做好健康管理和防蚊措施。蜱蟲也稱草爬子,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病原體使人患病,常見蜱傳疾病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森林腦炎等。市民若在山區、丘陵、草叢等蜱蟲活躍區域活動時,需穿戴淺色長袖衣褲,紮緊褲腳袖口,裸露皮膚可塗抹驅避劑。
市民外出工作或遊玩歸來後,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旅居史及蚊子、蜱蟲叮咬史。
8月仍處於暑期和汛期,外出工作或遊玩的同時要避免高溫中暑和洪澇災害。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心悸、體溫升高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噁心、嘔吐、痙攣、昏迷甚至死亡。市民在露天或高溫環境下工作或遊玩時,需加強通風降溫,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合理安排工作與遊玩時間;儘量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並做好防曬;一旦出現中暑症狀,應及時將患者轉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平臥休息,若症狀比較嚴重,應立即就醫。洪澇災害發生後,由於環境污染、飲水飲食衛生狀況惡化、病媒生物孳生、人員流動及抵抗力下降等原因,腸道傳染病和蟲媒、鼠傳疾病發生和流行的風險增大。市民不要食用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不喝生水,對淹沒過的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清理,排除積水,清除污泥、垃圾雜物和淹死的動物屍體,對污染的環境做到先清理、後消毒、再回遷。(文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