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丹東一經街邊境派出所黨支部牢固樹立“一橋連心,一心為民”的精神理念,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彰顯。
一經街邊境派出所黨支部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充分利用轄區內外的紅色資源,以“政治學習”“紅色故事匯”“紅色沙龍”等特色教育形式,有針對性地對民警進行政治教育、忠誠教育、形勢教育,不斷強化民警“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意識。為營造轄區風清氣正、辦事公平的政治生態,所支部要求民警面對“熟人”“老同學”的請托説情,要堅守政策法律底線,同時又要耐心做好解釋説明,將“為什麼不能辦”“依據是什麼”向對方講清楚、説明白,做到“堅守原則有硬度,溝通解釋有溫度”。通過教育實踐,民警的心中已烙印下嚴格執法、守護平安是服務人民的根本保障,而用心用情服務群眾,則能贏得民心,築牢平安根基。
民警在工作中 供圖 一經街邊境派出所
為在傳統治理的基礎上拓展新的治理模式,一經街所黨支部創新性牽頭整合派出所、社區黨委、司法所、法院、海事、邊檢站、碼頭公司等二十二家跨界力量,共同締造職責清晰、運轉高效的“黨建共同體”。共同體通過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重大風險聯合研判、突發事件應急聯動、信息資源互通共享等一系列剛性機制,為跨部門協作劃定了清晰的權責“邊界”和操作流程。在堅實的機制框架內,各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與資源得以充分釋放、高效聚合。海事部門的水域監管信息、邊檢部門的人員出入境數、碼頭的水上動態、法院司法所的調解資源、社區的群眾工作基礎,與派出所的治安管理力量形成了強大的治理合力。“黨建共同體”的實踐,使營商環境更優,社會治安防控網絡更密,矛盾糾紛化解更快,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所支部著力構建“執法-管理-服務”一體化矛盾化解機制,面對各類矛盾糾紛,民警始終堅持法治原則,第一時間亮明立場,果斷控制事態,在穩定局面後,工作的重心迅速轉向對“人”的關懷,深入體察矛盾背後的經濟壓力、生活困境或情感糾葛等現實“景情”,有效紓解了對立情緒。矛盾化解後,民警主動延伸職能,協調供暖、自來水、市場管理、社區等多方力量,共同研判問題癥結,推動解決諸如攤位劃分、設施維修、環境整治等引發矛盾的深層問題。這種“既治標更治本”的閉環工作模式,做到了“化解一件事、解決一類問題”的社會效果。矛盾隱患排查的越早,越能有效解決,為此,轄區內老化的電線、堵塞的消防通道、可疑的治安動態,群眾之間的矛盾等一切可能威脅公共安全的隱患都被民警捕捉,記錄在走訪日誌上,並轉化為一條條亟待整改的指令和必須守住的底線;路燈不亮、噪音擾民、油煙刺鼻、獨居老人的冷暖、商戶經營的艱辛,也被同等的記錄並及時解決。一本日誌,書寫了民警的“公平守護”,為群眾送去了“安全溫暖”,真正實現“治理”與“善治”的統一。
民警護送市民 供圖 一經街邊境派出所
一經街邊境派出所全體民警用一次次的走訪、調解、巡邏、救助,架起了警民之間的“心橋”,深刻詮釋了忠誠鑄“邊”,守護萬家風“景”;以服務繪“景”,反哺長安之“邊”。在這片城區邊境熱土上,他們就是那“邊”與“景”之間最堅定的連接者與守護者,也是轄區中最溫暖的“坐標”。(文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