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擴綠添景打造城市“後花園”
來源:遼寧日報  |  2025-11-06 10:42:59

  11月3日清晨,在阜新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嶄新的環坑步道上已有不少晨練的市民。蜿蜒7公里的瀝青路面兩側,國槐挺拔、油松蒼翠,景觀小品錯落有致,共同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以前,這裡颳起風來沙土漫天,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沒人願意來。現在環境變好了,不管早晚都有人來遛彎兒、跳舞,熱鬧得很!”家住附近的阜新市民李春梅一邊晨練,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説。

  “礦山公園現在成了群眾家門口的‘後花園’。我們正努力將這裡打造成市民可親近、可休憩、可記憶的綠色空間。”阜新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奇介紹。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李奇表示,“對阜新而言,廢棄礦山的治理,正是築牢城市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

  從削坡固土、覆土復綠,到構建生態廊道、打造市民共享空間,曾經傷痕纍纍的土地已重新煥發生機。78歲的老礦工王萬玉説:“修步道、建平臺,都是為了咱老百姓的‘暖心工程’!我們就盼著它能治理好、能變美,讓我們這些老夥計和小一輩都能站在這兒,看著咱們挖過煤的地方綠起來、美起來!”

  海州露天礦綜合治理的“後半篇文章”還在書寫。站在觀景平臺,李奇一邊向遠方眺望,一邊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整個礦區被科學地劃分為核心防護區、生態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未來,這裡不僅有休閒娛樂區、新能源産業區,還有東幫、西幫生態修復景觀帶。

  礦坑還蘊藏著無限可能:通過盤活老工業廠房資源,有望建成文體旅商綜合體,實現文化創意與城市更新的有機融合;依據阜新市煤矸石特點,設計個性化綜合利用方案,讓這裡的煤矸石“變廢為寶”;礦坑內的老舊設備、巷道等工業遺存作為景觀元素,結合生態修復工程,可打造獨具特色的工業旅遊景點。此外,通過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産業園和新能源産業項目,在保留部分工業印記的基礎上,阜新市形成了“工業歷史+生態産業”的特色發展路徑。

  “以後,這裡會是宜居的生態家園,更將成為阜新的‘城市會客廳’與産業新高地。”李奇表示,未來,海州露天礦將建設成為融合自然生態、景觀遊憩、科普教育、休閒健身、能源轉型與戶外活動於一體的多功能複合空間。(記者 田甜)

編輯:趙瀅溪
  •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