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個國家級試點落地生根;21個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成功創建;一批首創經驗在全國推廣,為民生發展貢獻“瀋陽智慧”……11月4日,在瀋陽市砥礪奮進的“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市民政局副局長鄒吉東介紹,過去五年,全市民政系統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服務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瀋陽市民政局副局長鄒吉東作發佈 攝影 馬靜
自身建設夯實根基 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十四五”期間,瀋陽民政財力保障、項目建設和資源統籌機制不斷強化。
全市民政事業費累計支出91.41億元,建成民政服務機構和設施7866個,謀劃推進民政項目137個。立法與人才建設同步發力,推動制定修訂4部地方性法規規章,組織職業技能鑒定2300余人次,為民政事業發展築牢制度和人才支撐。
社會救助擴圍增效 精准保障溫暖民心
五年來,瀋陽構建起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累計發放低保、特困供養資金和照料護理費33.34億元。困難群體保障標準實現17年連漲,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保障標準先後實現城鄉統一,較“十四五”初期大幅提升。通過建成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推動11個部門60類數據共享,實現精準認定與高效救助,累計保障低保對象9.7萬人、特困人員2萬人。
兒童福利保障持續升級,孤兒養育標準統一為每人每月2610元,實施困境兒童關愛服務三年行動,服務兒童5.07萬人次,沈北新區成功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範區。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和100元,累計發放補貼7.1億元,和平區獲批全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實現“應救盡救”,累計救助1.4萬人次,構建主城區“30分鐘救助圈”。
養老服務普惠提質 銀發福祉不斷增進
瀋陽紮實推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品質養老”民生品牌持續擦亮。累計完成1.14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為80-89周歲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惠及近20萬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超189.4萬人次。
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持續拓展,配建社區為老服務場所1175個,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80%,培育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200個,運營助餐點202個累計服務老年人89萬人次。機構養老方面,吸引國內外知名養老企業落戶,全市養老機構達283家、床位3.96萬張,“盛情康養”綜合平臺為全國智慧養老提供“瀋陽範本”。
社會服務改革創新 服務質效顯著提升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累計辦理1.3萬對,打造“瀋陽喜事”品牌,舉辦特色集體婚禮230余場,建成5個景區結婚登記點,推動“婚登+文旅”融合發展。殯葬服務更加規範惠民,累計為7.2萬名困難群眾減免費用8995萬元,海葬數量達4.3萬盒居全省第一,通過優化服務流程讓群眾治喪費用平均降低1500余元。
地名服務精準高效,規範命名道路地名566條,完成鄉村地名命名219條,鄉村地名建設經驗入選全國指南。深耕“地名印記”文化品牌,提升地名文化影響力。
社會協同活力迸發 多元參與共築民生
全市登記註冊社會組織達5600余家,結構持續優化,實施“百社千企”助就業等行動,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瀋陽打造“沈慈陽善”慈善品牌,累計接收捐贈款物5.7億元,設立227支社區慈善專項基金,幫扶困難群眾20余萬人次。福利彩票累計銷售76.38億元,籌集公益金22.71億元,銷量居東北三省城市首位,新渠道經驗全國推廣。(文 馬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