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推進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 建設宜居家園

2017-12-15 13:39:2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洹星 新疆站張孝成):地處西北邊疆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是中國兼具“屯墾戍邊”、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多年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統籌推進生態治理和經濟發展,探索人與環境協調發展新路徑。近五年來,全兵團人工造林15萬公頃,治理沙化土地47萬公頃,基本扭轉了“沙進人退”的局面。

  中國西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裏木墾區,地處塔克拉瑪幹與庫姆塔格兩大沙漠的夾縫之間,由於環境的不斷惡化,兩大沙漠正以每年5米以上的速度合攏,最窄處甚至不足2公里。兩沙漠一旦合攏,不僅會加快中國土地荒漠化進程,還會使風沙越過河西走廊,長驅直入中國大部分地區。為防沙治沙,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6萬多人居住在這裡,植樹護林,抵禦沙漠移動。在他們的努力下,一條寬14公里、長180公里的人造綠化帶赫然而立,成為沙漠中的綠色奇跡。

  唐正軍是塔裏木墾區的一名護林員。已經退休的他,放心不下自己照看了一輩子的防護林,又跑回團場繼續照料和守護寶貴的防沙胡楊。回憶起昔日肆虐的沙塵暴時,唐正軍幾度哽咽,他説:“沙塵暴的風一過來沒辦法,我們整個人就趴在那個地方,風沙兩個小時過去以後,身上的皮都掉一層,簡直沒辦法看。人家見到我都説,‘老唐,你怎麼突然一下子變這麼老了?’”

  正是因為有唐正軍這樣的護林人,如今的新疆才會有那麼多的樹林和植被。阿拉山口是新疆北部的主風道,每年8級以上大風有160天,風口前沿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5師91團深受其害。2011年以來,借助國家公益林項目,91團大面積引進滴灌技術,定編定崗,綠化荒山、荒坡。

  6年間,91團男女老少人均造林0.3公頃,在風口前沿建起1300多公頃的防護林。昔日“鹼風割面、黃土漫天”的場景不復存在。兵團老職工李村勇説:“1980年棉花苗剛出土的時候,風一來一吹苗就死掉了。現在風刮的次數也少了,刮的時間也短了。”

  初秋時節,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14師皮山農場,3000多公頃棗樹果實纍纍,1300多公頃新植的蘋果綠意盎然。承包戶邱佔峰信心滿滿,“環境已經改變了,這個蘋果樹明年、後年就要大量挂果了,我心裏面特別高興。”

  邱佔峰的信心與周邊的綠色屏障密不可分。近年來,皮山農場綠化荒漠同時,調動社會資源,營造灌木林、防風林和農田防護林,林間間作果樹和高産農作物,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據常年奮戰在生態一線的兵團第5師副師長楊豫介紹,如今,地處沙漠周邊和邊境前沿的新疆兵團森林覆蓋率上升到18.6%,“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是兵團發展的基礎。兵團人既要做維穩戍邊衛士,也要做生態保護的衛士,守護好新疆綠洲安全,努力建設美麗的邊疆。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當地的氣候,例如在塔裏木墾區六級以上的大風及沙塵暴天氣明顯減少。尤其近五年以來,墾區各個團場著重發展林下經濟,以林養林,在“防沙梭梭林”下種植肉蓯蓉、紅棗、甘草、板藍根、黃芪等植物,打破了原來棉花“一花獨秀”的格局。這些林下作物既能防沙固沙,又能增加收益,讓這裡的每一個兵團人都深刻地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