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頻頻買入外國豪華酒店 延續本土化經營成考驗

國際在線專稿2014-11-17 15:34:19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維):上海錦江酒店集團近日宣佈全資並購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法國盧浮酒店,交易金額約15億美元;這是繼10月中國安邦保險斥資近20億美元收購歷史悠久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之後,又一個中國公司大手筆收購外國酒店的案例。

  從溫哥華的度假酒店、到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唯一的五星級酒店、再到紐約歷史悠久的地標性建築酒店,中國公司近年來頻頻對海外酒店資産出手。難怪有人戲言,國際豪華酒店已成為中國買家的奢侈品新寵。中國公司在全球擴張酒店資産的原因是什麼?中倫律師事務所的孫淩岳律師表示,這有國內、國外市場的雙重因素的考慮。“國內的房地産現在大家都覺得是泡沫,就算市場沒有泡沫也算高位的現狀,如果現在出手可能對選資的保值增值和現金安全的考慮差一些。從這個角度看,去投資發達國家穩定的、市場內保值增值的品種,例如地段特別好的物業是好的選擇。而從國際角度來講,歐美國家金融危機剛剛過去,估值會有一個修復的過程,現在苗頭即將開始,(國內買手現在出手)有抄底的意味在裏面。”

  近年來,包括萬科、綠地、安邦保險、中國人壽等公司紛紛瞄向了海外市場資産項目。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海外掘金熱潮的背後是中國出境遊消費的持續升溫。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國旅遊的人數達9819萬,較上一年上漲18%。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企業更熟悉中國客戶的需要和喜好,例如可以提供不同口味的粥作為早點迎合中國遊客。

  這樣的服務對於境外遊的中國人到底有沒有吸引力?每年都到國外旅遊的張小姐説,中式服務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其實任何集團或者企業來運營這家酒店對我來説差別不大,我主要在乎的是酒店的品牌和服務品質,或者乾淨程度等。但可能對我丈夫來説,他比較適合中式餐飲,他會比較喜歡早餐有粥、有麵條,如果在國外酒店碰到會覺得是很驚喜的事情。”

  張小姐的選擇並非個例。要知道酒店並非普通的房地産,酒店品牌的溢價往往要高於酒店資産溢價。如何保障酒店到手後不貶值?如何使外國傳統品牌繼續保持生命力?如何做好本土化工作?中倫律師事務所的孫淩岳律師表示,這些是中國公司走出去過程中必然面臨的難題。“比如它(錦江集團)收購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有很長時間管理經驗的,例如州際在美國也是非常有名的牌子,因此可能面臨如何本土化的問題,包括從法律,經營和文化都有很大不同,一開始需要磨合。最直接的影響可能是人員方面,比如州際集團都是美國本土的管理人員,你中方派一個董事、董事長、哪怕是其他人員進去之後,多半在處理事情,對當地一些經營政策了解等方面會碰到問題。”

  看來,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並購過程中,還要學會全球化管理,包括在企業國際化人才、跨國治理等方面有所突破。這將更考驗國內企業的適應能力和管理能力。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