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首發反腐“打虎榜” 十余位將官落馬

中新網2015-01-16 09:36:40

  中國軍隊權威部門15日對外公佈了2014年軍隊查處軍級以上幹部重大貪腐案件情況。這是中國軍方首次發佈“打虎榜”,落馬的16名高級軍官中,15人為少將及以上軍銜,其中5人為副大軍區級及以上將領。

  軍隊首發反腐“打虎榜” 含5名副大軍區級及以上將領

  中紀委第五次全會和全軍紀檢工作會議閉幕次日,中國軍方就在網上集中公佈了16名高級軍官因貪腐被查處的信息。

  中國軍網隨後配發的評論文章指出,“雖然有些信息在坊間已有流傳,但這次軍方以權威方式主動披露,還是讓人在震驚之餘有振奮之感。”

  “的確比較震驚,一口氣發佈十余名高級軍官被查處的‘打虎榜’,這在中國軍隊反腐中還屬首次。”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對中新網記者説。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少將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軍隊自揭家醜,通過互聯網集中曝光貪腐分子,將起到敲山震虎、懲前毖後的作用。”

  “這次軍隊主動曝光、主動亮劍,是對腐敗分子的震懾,莫圖一時之快,莫貪一時之利,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也是對後人的警示,手莫伸,伸手必被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對法律、對軍紀必須保持一種敬畏。”羅援説。

  羅援認為,這也是中國軍隊為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新特點而採取的新舉措,軍隊的軍事透明,不僅是軍事裝備發展上的透明,還包括軍隊革命化、正規化建設方面的透明,不僅包括硬體透明,還要包括軟體的透明。

  有評論指出,“軍隊反腐主動對外公佈,不再諱莫如深,看似丟了面子,實則賺了裏子。這一舉措標誌著軍隊反腐工作進一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除了此前披露的徐才厚、楊金山案等,其他大部分案件都是首次正式對外公佈。

  觀察這份16人的“打虎榜”,涉及面相當廣泛,既有軍委總部,也有大軍區及省軍區,既有軍事院校,也有二炮部隊。就軍銜而言,除了南京政治學院政治部主任馬向東為大校軍銜之外,其餘15人均為少將及以上軍銜。

  而從職務級別來看,除了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還有4名副大軍區級軍官,分別為總後勤部副部長劉錚,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楊金山,蘭州軍區副政委范長秘,以及第二炮兵副政委于大清。

  張軍社指出,這證明中國軍隊反腐不設限制,不管職務多高,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只要違紀違法,都會被依法查處。

  “這説明‘反腐無死角,反腐零容忍’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軍隊反腐要更加嚴格。”羅援指出,腐與敗是一對孿兄弟,要想真正提升戰鬥力,軍人必須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怕死,不貪財,否則就要再現甲午國恥,未戰先敗。

  肅清徐才厚案影響 2015中國軍隊反腐料縱深發展

  十八大以來,軍隊反腐力度明顯加大。除了此次公佈的16人,在2014年,備受關注的解放軍總後勤部原副部長谷俊山涉嫌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濫用職權犯罪案,也取得重要進展,軍事檢察院于當年3月31日向軍事法院提起公訴。

  對於軍中反腐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多次發聲。其中,在2014年12月視察南京軍區時指出,要深刻吸取徐才厚案件的慘痛教訓,從思想、政治、組織、作風上徹底肅清徐才厚案件的惡劣影響。要以徐才厚、谷俊山案件為反面教材開展警示教育,使各級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切實引以為戒。

  實際上,這已是習近平第二次公開談徐才厚案。在當年10月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他就明確要求,“必須正視軍隊建設特別是思想政治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要高度重視和嚴肅看待徐才厚案件,深刻反思教訓,徹底肅清影響。”

  對此,羅援指出,對於徐才厚案件對中國軍隊造成的殺傷,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這種殺傷不只是經濟犯罪的問題,更涉及到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理想信念、幹部使用,乃至整個軍隊的戰鬥力提升問題。既不能把軍隊腐敗的問題無限誇大,把軍隊説得一無是處,也不能低估徐才厚案件對軍隊造成的“內傷”。

  不過羅援進一步談到,此次主動公佈反腐信息,也説明中國軍隊內部的健康力量仍然是主流,並且具備自我糾偏、自我完善的能力,邪不壓正,這仍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人民子弟兵。

  張軍社也表示,軍隊不是生活在真空裏,腐敗的病毒難免侵入肌體,導致少數領導幹部貪腐墮落。但從全軍來講,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絕大部分官兵都遵紀守法,這是不容置疑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中新網記者談到,“軍隊腐敗影響更壞、危害更大,不僅是對公共利益的侵吞,更是對國家‘鋼鐵長城’的腐蝕,因此更要從嚴查處。”

  事實上,從強力“打虎拍蠅”,到高壓正風肅紀,再到頻密建章立制,從嚴治軍已成十八大以來的新常態。在羅援看來,2015年,中國軍隊將在法制框架下繼續保持高壓反腐態勢,並向縱深發展。(記者 馬學玲)

[編輯:杜軍帥]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