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反對派:俄羅斯敘利亞政策轉向兩面下注?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
自9月開始對敘利亞極端勢力發動空襲以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一舉一動都緊緊牽動著各國政府、媒體乃至普通群眾的視線。最近,俄羅斯在中東新動向再次成功引得舉世矚目:據美國《海軍時報》網站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1日説,俄羅斯向西方支持的敘利亞主要反對派組織提供了空中掩護,並呼籲與美國同盟做到進一步協調。
俄羅斯的立場轉變如此之大令人瞠目。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俄羅斯的立場轉變呢?筆者認為,普京此舉主要出於以下三個考慮。
一、“扶不起的阿鬥”:巴沙爾政府出師不利使俄羅斯希望落空
俄羅斯對ISIS進行空襲顯然帶有力挺巴沙爾政府的意圖。然而,一方面,耗時三年的內戰已經使政府軍元氣大傷,無力收復舊日河山——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巴沙爾政府軍並未在地面戰場取得讓俄羅斯滿意的進展,俄羅斯期待敘利亞政府軍在地面戰場獲取主導權的指望落空。另一方面,在國內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日復一日的空襲所帶來的巨大戰爭消耗使俄羅斯不堪重負,不得不開始考慮另辟蹊徑。
普京稱,俄軍在敘利亞的空襲已大幅削弱了ISIS組織;莫斯科不僅支持巴沙爾的部隊,而且也支援反對派武裝敘利亞自由軍。他説,為避免空襲出現“誤會”,俄羅斯將與以色列和美國領導的聯盟合作。對於俄羅斯來講,對巴沙爾政府和反政府武裝兩面下注,可以雙向保證俄羅斯的利益,並且通過此舉向西方示好。至於巴沙爾政府的感受及前途,顯然不在普京的核心關注範圍之內。英國首相帕麥斯頓有句名言: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尤其適用於素以不遵守條約著稱的俄羅斯。
二、戰爭“吞金獸”:巨大後勤壓力迫使俄羅斯尋求與西方和解
俄羅斯此次空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截至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蘇-24殲擊轟炸機,派出的機型主要是蘇-27殲擊機、蘇-30多用途殲擊機、蘇-34以及蘇-24殲擊轟炸機和蘇-25強擊機,通過輕型護衛艦向敘利亞發射巡航導彈;第二階段伊始,俄羅斯明顯加大打擊力度,盡數派出其所裝備的圖-160、圖-22M3、圖-95三種型號的戰略轟炸機,並通過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向敘利亞發射巡航導彈。對比可見,俄羅斯在第二階段可謂“傾巢出動”,所需保障的裝備型號大量增加,必然造成後勤壓力倍增。
軍界有句名言:外行談論戰略,內行談論後勤。後勤保障系統是否完備、供給是否能夠及時和可持續,是關乎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乃“國之重器”,在發揮驚人威力的同時,也是日進萬金之“吞金獸”——僅僅戰略轟炸機一個起降,所耗費的航空燃料就起碼是兩位數的噸位,至於維修保養等所耗鉅資更是數目驚人。拿破侖曾一語道破天機:戰爭除了金錢,還是金錢。偏偏俄羅斯現在很缺錢。曾有學者指出,俄羅斯經濟正常運轉建立在原油價格為70美元/桶的基礎之上,而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跌破38美元/桶。此時,俄羅斯實在無力支撐長期如此高強度、大消耗的空襲。尋求與西方和解、共同謀求敘利亞問題的解決是理智之舉。
三、見好就收:在保住既得戰果基礎上與西方合作以求更大利益
發動空襲之前,巴沙爾政權搖搖欲墜,俄羅斯有被徹底趕出中東的危險。以反恐為契機師出有名,經過兩個多月強力空襲,俄羅斯在敘利亞暫時站穩腳跟,一舉扭轉了先前的不利局面。俄羅斯客機在埃及遭到恐怖襲擊墜毀和巴黎恐怖襲擊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俄羅斯空襲ISIS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因此,俄羅斯在敘利亞的一系列行動撈足政治資本,其國際威望一時大增,並借機改善了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甚至之后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軍用飛機也未能使之動搖。
此時,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呼籲全世界像西方盟國與蘇聯在二戰中構建反納粹同盟那樣,團結起來打擊恐怖主義。他無非是想告訴西方,俄羅斯並非可以與其為敵,攜手對付共同的敵人才是正事。歸根結底,實力限制註定俄羅斯不可能走得太遠。與其咬緊牙關繼續與西方對抗,不如見好就收,在保住既得戰果、降低戰耗、保存實力的基礎上與西方展開一定程度的合作,在通過緩和與歐洲關係增加油氣出口以緩解經濟困難的同時,也可順勢為日後體面的從敘利亞撤兵鋪好臺階。(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