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協議令希德同陷“反總理風暴” 希臘人不甘受辱或造反

環球時報2015-07-15 09:35:54

  “希臘不用退出歐元區了,但淪為了被保護國,” 對於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費盡心機與歐元區19國領導人達成的第三輪救助協議,希臘國內並不買賬,相反批評與抗議聲浪高漲。不少希臘人對結果感到屈辱。齊普拉斯所屬的激進左翼聯盟內部發生分裂,執政聯盟出現倒戈潮,強硬派呼籲希臘人民堅持立場,反對這份“喪權辱國”的協議。有分析稱,希臘政局接下來將持續動蕩。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面臨國內的責難之聲,認為她不夠強硬,沒有把希臘趕出歐元區。

  據英國BBC報道,從布魯塞爾返回雅典的齊普拉斯不得不硬著頭皮面對火冒三丈的政治夥伴。據悉,為了説服債權人展開第三輪救助配套談判,希臘必須在週三之前通過多項立法削減開支、提高增值稅率、整頓養老金制度、修訂破産法令和推動私營化工作。但目前至少有17名執政聯盟的議員表明將反對第三輪救助協議,32名激進左翼聯盟議員聲言“就算辭職也不會投贊成票”。在“造反者”中,最著名的是執政黨內部極左派領袖、堅決反對歐元的能源部長以及堅決反對削減養老金的副勞工部長。另一位堅持不妥協的是議長康斯坦托普盧。執政聯盟夥伴、獨立希臘人黨領袖兼國防部長卡梅諾斯也表示,不會支持該協議。這意味著齊普拉斯要依靠在野的新民主黨、河流黨、泛希社運的支持,才有望通過改革法案。

  為了穩定政局,希臘媒體認為,齊普拉斯除了對付“造反”議員之外,還可選擇舉行新一輪大選或成立全國團結政府。希臘《每日新聞》稱,齊普拉斯“為國家做出正確選擇,卻犧牲了黨”。

  希臘民眾不滿談判結果。據《希臘論壇報》報道,43歲的克裏斯蒂娜指責當局在談判初期充滿活力,一度為國民帶來希望,談判卻以最惡劣的結局告終,坦言對政府感到失望。35歲的帕武利季斯表示,改革法案只會令希臘人民生活更差,認為“長痛不如短痛,還不如退出歐元區”。

  “對德國的憤怒,”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表示,希臘民眾除了不滿總理對國際債權人做出屈辱的讓步外,更強烈指責德國陷希臘于“悲慘、恥辱”的境地。希臘社交網站從上週末開始爆發反德浪潮,網民把德國財長朔伊布勒的照片烙上“納粹黨徽”印記,更有網民上傳德國在二戰時佔領希臘的照片,並留言道,“德國人不能用坦克完成的事,現在試著用銀行來做”。

  德國在歐元區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的強硬,還遭到國際網民的攻擊。西班牙網民在社交網絡發推文説:“歐元集團的提案,等於是偷偷摸摸地背叛希臘人民。這是政變。”短短幾個小時,“這是政變”的標簽在希臘、法國和英國被用了數十萬次。英國網民推文稱:“德國人現在用銀行竊取希臘的資産,英國人必須公投退出歐元區。”

  德國國內則埋怨總理默克爾不堅持要希臘“退出歐元區”。德國《世界報》認為,德國是希臘迄今最大的債權人,之前德國兩次出資近900億歐元,第三次救助計劃出資仍然最高,超過190億歐元。這意味著德國納稅人每人又要拿出210歐元,加上前兩次,每人總共要拿出1395歐元。德國《圖片報》指責默克爾“完全憑藉臆想行事”,背棄了自己的諾言和歐洲條約的規則,因為大家都知道希臘永遠還不起救助貸款。

  德國執政黨內部也分歧嚴重。德國聯邦議院將於17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是否應該和希臘展開談判。德國聯盟黨內有許多議員公開反對第三輪救助協議。今年2月,聯盟黨中有29名議員對延長第二批援助希臘計劃投了反對票。

  《紐約時報》認為,對整個歐盟而言,爆發更深層次危機的可能性似乎已經避免,但德國扮演的角色繼續受到爭議;而齊普拉斯將不得不面對可能發生的國內政壇動蕩,希臘未來政治局勢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意大利《米蘭晚郵報》稱,齊普拉斯一開始相信希臘的地緣位置決定了自己可以“奇貨可居”,並試圖借此發動全民公投要挾歐盟,如今不得不面對激進左翼聯盟分裂、希臘支持者的怒吼以及條件苛刻的改革,但也必須看到,倘若希臘的地理位置和葡萄牙一樣,它或許早就被踢出歐元區了。(記者 梁曼瑜 青木 陶短房)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