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朝鮮“止核”,才是當務之急

國際在線2015-09-16 10:02:01

  圖片默認標題

  2015年9月15日,朝鮮原子能研究院院長在接受朝中社採訪時表示,朝鮮已經恢復運轉寧邊所有核設施,並暗示將有可能進行核子試驗。

  此前不久,朝鮮發佈了遠程火箭發射預告,美韓將其解讀為朝鮮所發動的新一輪的核導威脅。朝鮮半島局勢再次陷入動蕩。

  可見,朝鮮正在為第四次核子試驗積極進行準備,這次核子試驗有可能實現核彈與導彈的雙劍合璧,極大提升朝鮮的核打擊能力。

  自2007年六方會談停擺後,中國一直通過“穿梭外交”致力於重啟六方會談。但是,由於奧巴馬政府奉行對朝“戰略忍耐”政策、朝鮮對擁核矢志不渝,六方會談的重啟依然是鏡花水月。

  如何激活名存實亡的六方會談?筆者認為,這需要對六方會談的目標進行重構:由“棄核”變為“止核”——通過外交談判促使朝鮮停止核子試驗、凍結核設施、封存核反應爐、禁止核擴散。此轉變是基於朝鮮不可能棄核的現實、降低朝鮮核風險的考慮以及阻止朝鮮核子試驗的現實需求。

  首先,朝鮮不可能棄核,這已經成為朝鮮半島研究界的基本共識。

  金正恩上臺後,確立起“核經並進”的國家戰略,擁核入憲,並將核武器視為維護政權安全、應對美國威脅的殺手锏。

  朝鮮的核戰略歷經了一個“自循環”:從最初決意“擁核以自保”經反復折衝“棄核換安全”到現在回歸“擁核以自保”。這樣的轉變背後蘊含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複雜的國際因素以及巨大的國內動力——美國的核威脅、蘇聯的核拋棄、朝韓實力對比的不利變化、朝鮮的核自主與核學習、印巴的核經驗以及伊拉克利比亞的核教訓——構成朝鮮最終確立“擁核以自保”核戰略的推手。

  朝鮮稱其擁核是美國敵對政策的産物,並非空穴來風。自朝鮮戰爭爆發以來,朝鮮就一直處在美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的核威脅陰影之下,這強化了朝鮮核思維與核戰略的發展,使得朝鮮的秘密核活動由來已久。

  其次,為了降低朝鮮核風險,國際各方應當共同制止朝鮮進一步的核動作。

  一方面,長白山火山正處於活躍期,可能會在幾年內噴發。如果朝鮮進行第四次核子試驗,可能刺激地下岩漿導致長白山火山噴發,引發東北亞地區的“世紀大災難”。

  另一方面,如果朝鮮進行第四次核子試驗,中國邊境地區受到核污染的可能性會加大。之前,朝鮮三次核子試驗地點分別位於鹹鏡北道的三處核子試驗場,距中國東北邊境僅70公里。

  六方會談一直未能成功重啟使得朝核問題久拖不決。此間,朝鮮核武器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預判,朝鮮“核武器實戰化”的下一步將是“核武器小型化和導彈化”,從“核武器擁有國”轉變為具有“核實戰能力”的真正核國家。屆時,朝鮮核武器的升級以及打擊範圍的擴大,會對一些國家造成更為現實的安全挑戰。

  因此,儘管國際上各方均不願賦予朝鮮擁核國的合法地位,但在制定對朝政策時,必須基於朝鮮已經事實上擁核這一基本現實。讓朝鮮棄核,已不切實際。讓朝鮮“止核”,才是當務之急。(李家成,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遼寧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李雪]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