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法案通過後日本仍將心懷對美“雙重擔憂”
上周,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聯合政權面對國內外重重壓力強行通過安保法案。從此,日本可以名正言順地行使集體自衛權,成為隨時“可以進行戰爭的國家”。
安保法案的通過大得美國歡心。自1952年結束對日佔領以來,美國一直寄望于日本重整軍備,以減輕美軍在日本基地的負擔並服務於其全球和地區戰略。近年,美國高調宣佈重返亞太之後,日本在其亞太戰略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美國迫切需要日本安全保障政策更加符合自身現實需要,而顯然安倍政府非常樂意效勞。
此次安保法案的出臺堪稱日美兩國相互利用的經典案例。早在今春訪美之時,安倍就對美國許下諾言:爭取在今年夏天通過包括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在內的安全保障系列法案。這在客觀上製造了“美國要求日本”的政治效果。
美國的戰略學者麥克•格林曾經用“不情願的現實主義”來解釋日本在安全保障戰略上的邏輯,具體説來就是日本可能有過強化軍事力量以及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意圖,但是礙于國內強大的和平主義勢力,只好“曲線救國”求助於美國的壓力以實現目的。也就是説,無論是上世紀50年代日本自衛隊的成立還是現如今安保法案的出臺,客觀來看都有美國壓力因素在發揮作用。但是,從本質上來看,這是日本在借助美國壓力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長期以來,日美安全關係一直面臨著這樣的一個困境:日本在安全上一直搭美國的便車,總是擔心遭遇被美國拋棄的危險;同時,如果跟美國在安全上過於親密,特別是若在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問題上有所鬆動,那麼日本就有捲入美國發動的戰爭的危險,戰後長期以來塑造的“和平主義”神話就會破産。
戰後70年以來,日本一直徘徊于“被放棄”和 “被捲入”的兩種擔憂之間,而今安保法案的出臺則增加了日本捲入美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不會被美國拋棄。
道理很簡單,日本今後在安全保障領域的動作是否會必然地被限制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之內?顯然未必,戰後美國長期駐軍日本並非是要無節制地扶植日本,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也是其重要的職能之一。
第一,日本國內最極端右翼的基因裏面存在反美的含義。安保法案從名目上來看是為了應對美國的戰略利益和地區局勢的變動而做出的法律保障,但是並不排除日本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第二,日本依然還沒有處理好歷史認識和戰爭責任問題,美國並未放鬆對日本的警惕。美國國內依然有為數不少的意見認為日本在戰爭反省上做的不夠,美國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安倍本人以及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修正主義傾向的彈劾。
因此,日本在日美同盟關係上所面臨的困境還將持續下去,“被放棄”和 “被捲入”的雙重擔憂將持續困擾日本;而美國也會寄希望與日本作為其“小夥伴”來行使所謂“集體自衛權,而不能有越權行為。(王廣濤,名古屋大學博士研究生)